亚太市场有望跟随华尔街涨势,受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提振

新闻要点
受华尔街股市上涨的带动,亚太市场周三(2025年11月26日)有望高开,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对美联储在12月降息的预期升温。这一预期是在彭博社报道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被视为下一任美联储主席的热门人选后上升的,投资者认为哈塞特更可能推动央行走向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所青睐的低利率环境。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周二表示,特朗普总统“很有可能”在圣诞节前任命新的美联储主席。根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FedWatch工具,市场目前预计美联储12月降息的可能性超过84%。纽约联储主席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上周五也表示,短期内有降息空间。 具体市场方面,日本日经225指数期货在芝加哥和大阪均预示高开,澳大利亚ASX/S&P 200指数开盘上涨1.2%,香港恒生指数期货也指向高开。隔夜,美国主要股指在经历震荡后收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分别上涨1.43%、0.91%和0.67%,扭转了盘中早些时候的跌势。
背景介绍
当前正值2025年,唐纳德·J·特朗普(Donald J. Trump)连任美国总统,其政府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持有明确立场。特朗普总统长期以来一直倡导低利率政策,并多次批评美联储在过去加息过快或幅度过大。 美联储主席的任命是总统的一项关键权力,新任主席对货币政策的走向具有决定性影响。市场对于潜在的新任美联储主席人选——尤其是被认为倾向于低利率的候选人——的猜测,直接影响了对未来利率走势的预期,进而引发了全球股市的波动和上涨。
深度 AI 洞察
美联储主席人选的政治化对货币政策独立性和长期市场稳定有何战略性影响? - 美联储独立性可能被进一步侵蚀,政策决定将面临更大的政治压力,而非完全基于经济数据和央行使命。 - 货币政策可能更加倾向于短期经济刺激和迎合政府周期性需求,而非长期审慎的通胀控制和金融稳定。 - 投资者可能开始质疑美联储的决策公信力,导致市场对长期通胀预期升温,并可能削弱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 除了即时降息预期,这种潜在的、被视为政治动机的美联储领导层过渡会带来哪些潜在风险? - 美联储的信誉受损可能导致市场对未来政策声明和指引的反应减弱,增加不确定性。 - 若新任主席的政策立场过于激进,可能导致资产泡沫风险,尤其是在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为未来金融危机埋下隐患。 - 长期来看,若利率被人为压制过低,可能导致资本配置效率下降,阻碍生产力增长,并引发难以控制的通货膨胀。 亚洲市场对美国货币政策的敏感反应揭示了怎样的全球金融体系相互依赖性? - 亚洲经济体,尤其是出口导向型国家,对美国利率和美元汇率高度敏感,美联储的政策直接影响其资本流动、贸易竞争力和债务成本。 - 市场情绪的传导效应显著,华尔街的涨跌和货币政策预期能够迅速传导至亚太地区,凸显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高度一体化。 - 这也暴露了亚洲地区在应对外部货币政策冲击方面的脆弱性,尽管区域内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但仍难以完全摆脱对美国经济和金融周期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