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韩国稳定币框架停滞,监管机构就银行角色存在分歧

亚洲(不含大中华区和日本)
来源: Cointelegraph发布时间: 2025/11/25 23:08:19 (北京时间)
韩国央行
稳定币
金融监管
数字资产
银行
韩国稳定币框架停滞,监管机构就银行角色存在分歧

新闻要点

韩国的稳定币监管框架因监管机构在银行参与稳定币发行的问题上存在争议而陷入停滞。韩国央行(BOK)坚持银行应持有稳定币发行方至少51%的股份,理由是银行具备监管经验和反洗钱能力,有助于维护金融和外汇稳定。BOK还警告称,允许非银行公司发行稳定币可能等同于允许它们从事“狭义银行”业务,并构成垄断风险。 然而,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对更广泛的行业参与者持开放态度。目前,韩国国会正在审议三项稳定币相关法案,其中一项主要争议点在于是否允许稳定币支付利息。尽管监管前景不明朗,Naver等韩国科技巨头仍在加速推进稳定币相关计划,并有报道称八家主要韩国银行计划在2026年推出韩元挂钩稳定币。

背景介绍

稳定币是一种旨在保持价格稳定的加密货币,通常通过与法定货币(如韩元)或其他资产挂钩来实现。随着全球对数字资产的兴趣和采用不断增长,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都在努力制定全面的监管框架,以解决稳定币可能带来的金融稳定、消费者保护和反洗钱等风险。 韩国作为全球技术强国和加密货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一直在积极探索数字资产的监管路径。BOK此前已表示支持银行在稳定币发行中扮演主导角色。此项争议反映了传统金融机构与新兴金融科技公司之间普遍存在的紧张关系,尤其是在数字货币日益普及的背景下。

深度 AI 洞察

BOK坚持银行主导稳定币发行的深层动机是什么? - 维护货币主权与系统控制权: BOK此举超越了简单的风险缓解,旨在确保对货币发行和支付系统的核心控制权。将稳定币发行置于受严格监管的银行体系内,可以有效防止私人实体发行数字货币对国家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性构成挑战。 - 保护现有金融体系与银行利益: 给予银行主导地位是保护传统银行免受新兴金融科技公司颠覆性竞争的策略。这将使得新的数字支付基础设施与现有银行框架深度绑定,从而维护银行在资金流动中的核心中介地位和盈利能力。 - 应对美国数字美元策略的潜在影响: 考虑到美国特朗普政府可能在2025年或2026年推进其数字美元战略,韩国BOK此举也可能是在为未来全球数字货币竞争格局做准备。通过强化银行对稳定币的控制,韩国可以更好地应对其他主要经济体数字货币的跨境影响,保持其金融自主性。 监管僵局对韩国金融科技创新和国际竞争力有何影响? - 监管僵局可能扼杀韩国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活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希望在稳定币领域拓展业务的非银行科技公司。若银行主导模式过于严格,可能会限制市场竞争,减缓技术进步,并可能导致韩国在快速发展的全球数字资产市场中落后于其他更灵活的司法管辖区。 - 长期来看,这种停滞可能促使韩国的科技公司和创新人才转向海外,寻求更具支持性的监管环境,从而削弱韩国作为区域金融科技中心的吸引力。 投资者应如何评估韩国稳定币市场的中短期投资机会与风险? - 中短期风险: 监管不确定性和僵局是主要风险。投资者应警惕稳定币发行模式、利息支付等关键条款迟迟未能确定,这会影响相关项目的估值和可行性。科技公司如Naver的稳定币计划面临较高的监管路径风险,可能因政策变化而调整或受限。 - 中短期机会: 一旦框架确定,尤其是在银行参与度高的情景下,与韩国主要银行合作或提供技术服务的公司可能受益。此外,如果最终允许利息支付,将为稳定币持有者和相关平台带来新的收益模式。投资者应密切关注立法进展和主要银行联盟的动态,寻找与传统金融体系深度整合的投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