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香港推动本地货币使用以保护亚洲免受全球不确定性影响

亚洲(不含大中华区和日本)
来源: 南华早报发布时间: 2025/11/25 19:08:19 (北京时间)
香港金融管理局
本地货币结算
亚洲金融整合
人民币国际化
地缘政治风险
亚洲债券市场倡议
香港推动本地货币使用以保护亚洲免受全球不确定性影响

新闻要点

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总裁余伟文表示,香港正大力推动在亚太地区扩大本地货币的使用,包括发展本地货币债市,以应对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风险。 在东盟+3经济合作与金融稳定论坛上,余伟文强调,面对关税冲击、供应链中断和市场波动,加强区域金融联系至关重要。他指出,目前本地货币在区域跨境交易和外部融资中的作用相对较小,大部分贸易结算仍以外币计价。 为增强经济韧性,他呼吁继续深化区域支付整合和本地货币结算,这需要持续投资于深化本地资本市场、开发对冲工具,并确保金融基础设施的跨境互操作性。文章还提到,2002年启动的亚洲债券市场倡议(ABMI)旨在将亚洲庞大的储蓄引导至区域投资,并发展本地货币债市。

背景介绍

此新闻源于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东盟+3经济合作与金融稳定论坛上的讲话。背景是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包括关税冲击、供应链中断和市场波动,促使区域经济体寻求增强自身韧性。 东盟+3机制包括东盟十个成员国以及中国、日本和韩国。本次会议强调了深化区域金融整合和本地货币使用的必要性,以应对外部不确定性。亚洲债券市场倡议(ABMI)于2002年启动,旨在促进区域内储蓄转化为投资,并发展本地货币债券市场,为当前的倡议提供了历史基础。

深度 AI 洞察

香港推动区域本地货币使用的深层战略考量是什么? 香港金管局此举超越了简单的经济韧性需求,其背后有着多重战略考量: - 地缘政治风险对冲: 在特朗普政府连任背景下,美国可能进一步利用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施加金融压力。推动本地货币使用是亚洲国家对冲此类“金融武器化”风险的防御性策略。 - 人民币国际化助推: 香港作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推动区域本地货币使用,尤其是提升人民币在区域内的结算和融资功能,间接服务于北京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 巩固区域金融中心地位: 面对新加坡等竞争对手,香港此举意在通过强化区域金融联系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巩固其在亚洲金融格局中的关键枢纽地位。 提升本地货币使用面临哪些结构性挑战,其对冲全球不确定性的实际效果如何? 尽管意图良好,但实现广泛的本地货币使用并非易事,且效果有限: - 市场深度和流动性不足: 许多亚洲本地货币债券市场缺乏足够的深度和流动性来支持大规模的跨境交易和投资,难以与成熟的美元市场竞争。 - 资本管制和可兑换性: 区域内部分国家仍存在严格的资本管制和货币可兑换性限制,这会阻碍本地货币的自由流通和使用。 - 美元主导地位根深蒂固: 美元在全球贸易、储备和金融市场中的核心地位难以撼动,短期内亚洲本地货币难以完全取代美元作为主要结算和融资货币。 - 有限的对冲效果: 区域内部的整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内部风险,但面对全球性的系统性冲击(如全球经济衰退或重大地缘政治冲突),其对冲效果将是有限的。 对于追求长期多元化和区域敞口的投资者而言,这种趋势会带来哪些投资机会和风险? 投资者应关注以下潜在影响: - 区域本地货币资产需求增加: 长期来看,随着本地货币使用的增加,区域内本地货币计价的债券和其他金融产品可能获得更多机构和主权财富基金的关注,带来潜在的升值空间。 - 外汇市场波动性降低: 区域内贸易和投资以本地货币结算增多,有助于降低对美元的依赖,并可能减少区域内货币对的波动性。 - 新兴金融工具和基础设施: 金融基础设施的互操作性和对冲工具的开发将创造新的投资机会,例如参与区域支付系统建设、本地货币衍生品市场等。 - 政策风险和执行不确定性: 政策推动的区域整合可能面临各国不同的政治议程、监管差异和实施效率问题,导致进展缓慢或不如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