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特斯拉据报瞄准中国制造电动汽车零部件——但彻底“去风险”可行吗?

全球
来源: 南华早报发布时间: 2025/11/21 16:52:12 (北京时间)
特斯拉
电动汽车供应链
去风险化
中国制造
地缘政治风险
特斯拉据报瞄准中国制造电动汽车零部件——但彻底“去风险”可行吗?

新闻要点

特斯拉据报计划在未来一到两年内,逐步淘汰其美国制造电动汽车中使用的中国零部件。此举旨在减轻美国关税和贸易争端的影响,并符合美国国家产业政策中“去风险”供应链的广泛战略。 汽车投资平台MCQ Markets的首席执行官柯特·霍普金斯指出,特斯拉可能正在采取双重战略:在美国实现“去中国化”以获取政府激励并实现多元化,而在中国则完全本地化,依赖中国的电池和零部件技术。然而,他警告称,随着中国电动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美国存在中国可能主导整个技术堆栈的“巨大危险”。分析师认为,尽管特斯拉成熟的制造能力可能使其在美国实现这种分化,但鉴于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更广泛的脱钩在实践中不切实际。

背景介绍

当前,唐纳德·J·特朗普总统执政下的美国,持续推行旨在保护国内产业并减少对中国依赖的贸易政策。这包括对从中国进口的特定商品征收关税,以及鼓励美国企业将供应链迁回国内或多元化。 电动汽车(EV)行业正处于全球竞争的核心,中国在电池技术、零部件制造和整车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使其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关键地位。与此同时,美国政府正通过激励措施,如《通胀削减法案》(IRA),鼓励电动汽车及其零部件的本土化生产,以增强美国的产业竞争力并应对地缘政治风险。

深度 AI 洞察

特斯拉的“双重战略”能否有效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并优化全球运营? - 特斯拉试图在美国市场“去中国化”以获取政府激励并规避关税,同时在中国市场完全本地化以利用其成本和技术优势,这是一种高度务实的策略。 - 然而,这种策略的执行成本高昂,且可能导致技术和产品线在不同区域出现分歧,影响全球效率和品牌一致性。 - 长期来看,如果中国在电动汽车技术栈上取得全面主导,即使在美国“去风险”,也可能面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 中国电动汽车技术主导的潜在威胁对美国产业政策意味着什么? - 中国在电池、电机和智能驾驶系统等电动汽车核心技术领域的快速进步,对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产业政策构成了严峻挑战。 - 美国试图通过国内激励和供应链重构来反制,但可能无法完全弥补中国在规模、速度和创新生态系统方面的领先优势。 - 如果美国无法在关键领域迎头赶上,其电动汽车产业可能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即使保护性关税也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彻底脱钩”在电动汽车供应链中是否可行,以及其对全球投资者的潜在影响? - 鉴于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零部件和原材料供应链中的深度融合与成本优势,“彻底脱钩”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都极具挑战性,甚至可能不切实际。 - 投资者应警惕,强制性的、非市场化的供应链重构可能导致成本上升、效率下降,最终损害消费者利益和企业盈利能力。 - 这种全球化逆转趋势将迫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冗余且昂贵的双重供应链,增加资本开支和运营复杂性,从而可能压低相关公司的长期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