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富士康每年将斥资高达30亿美元用于AI,董事长预见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洗牌

大中华区
来源: 路透社发布时间: 2025/11/21 17:59:19 (北京时间)
富士康
人工智能服务器
电动汽车
代工制造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
Item 1 of 2 A Foxconn electric two-wheeler powertrain system is displayed at Foxconn?s annual tech day in Taipei, Taiwan October 8, 2024. REUTERS/Ann Wang/File Photo [1/2]A Foxconn electric two-wheeler powertrain system is displayed at Foxconn?s annual tech day in Taipei, Taiwan October 8, 2024. REUTERS/Ann Wang/File Photo Purchase Licensing Rights, opens new tab

新闻要点

全球最大的合约电子制造商富士康宣布,未来三到五年内,每年将投资20亿至30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和技术开发,这笔投资将占其年度资本支出的一半以上。其董事长刘扬伟表示,公司的云与网络业务(包括AI服务器)已连续两个季度超越消费电子业务,凸显了营收结构正在迅速转变。 刘扬伟还预测,中国竞争激烈的电动汽车(EV)市场“很快”将出现整合。他指出,许多电动汽车初创公司不盈利,且政府支持有限,导致行业面临“非常激烈的竞争”,预计整合后市场将“更加稳定”。尽管富士康去年推迟了2025年实现5%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的目标,但刘扬伟表示公司并未放弃电动汽车业务,而是在等待市场条件改善,并正与日本政府洽谈潜在的AI和电动汽车投资,强调AI投资目前是重点。他将电动汽车行业可能出现的代工趋势与上世纪90年代个人电脑行业的发展相比较,富士康正是通过与康柏电脑合作开创了这种外包模式。

背景介绍

富士康(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合约电子制造商,也是苹果公司的主要供应商。自2019年以来,刘扬伟一直担任富士康董事长。公司此前设定了到2025年占据全球电动汽车市场5%份额的宏伟目标,但已于去年推迟。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近年来电动汽车行业经历了爆炸式增长,但也伴随着大量新进入者和激烈的价格竞争,部分企业过度依赖地方政府补贴。富士康此次将AI投资置于电动汽车之上,反映了其在应对宏观经济变化和技术趋势方面的战略调整。

深度 AI 洞察

1. 富士康对AI的巨额投资,其核心战略意义何在? - 富士康此举远不止于多元化,而是旨在提升其在全球科技供应链中的价值链地位。通过聚焦AI服务器等高附加值硬件,它正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转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有望提升利润率和技术壁垒。 - 这表明富士康对AI计算基础设施的长期需求充满信心,并预示着AI硬件代工市场正迎来爆发性增长机遇。其“云与网络业务”营收超越消费电子,是这一结构性转变的直接体现。 - 此战略能有效降低对单一客户(如苹果)的依赖,分散运营风险。在消费电子增长放缓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这对于维持公司长期稳定增长至关重要。 2. 董事长关于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洗牌”的预测,对全球电动汽车供应链和投资格局有何深远影响? -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整合将加速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的优胜劣汰进程。随着不盈利的初创公司退出和政府补贴减少,市场将趋于理性,资源将集中到少数具备核心竞争力、规模效应和技术优势的头部企业,例如比亚迪、特斯拉等。这将减少散兵游勇式的竞争,但可能加剧头部企业的竞争。 - 富士康作为主要代工厂,其推迟EV市场目标并强调“等待市场条件改善”,表明其将采取更审慎的合作和投资策略,尤其是在寻找具备长期生存能力的合作伙伴方面。这可能促使其他潜在代工厂也更加谨慎。 - 此次洗牌可能推动汽车制造商更多地考虑外包生产,重塑电动汽车制造模式。如果少数成功的代工案例出现,将加速“新康柏模式”在汽车行业的普及,为富士康等具备强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能力的第三方提供巨大机遇。 3. 富士康与日本政府就AI和EV投资进行洽谈,透露出何种地缘经济和技术合作趋势? - 这反映了地缘政治紧张背景下,供应链韧性和数据主权成为关键考量,企业寻求在不同区域建立本土化生产能力。尤其是在AI系统领域,数据主权的重要性使得本地制造成为必要。 - 日本在精密制造、机器人技术和先进材料方面具有优势,与富士康在AI硬件和电动汽车制造方面的专业知识形成互补,有望形成互利互惠的技术合作生态。这可能为日本带来先进技术投资和就业,同时为富士康提供高科技产能和战略市场准入。 - 此举也暗示了全球科技巨头正在构建多区域供应链,以应对中美科技竞争和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通过在多个国家布局高科技生产,企业旨在降低单一区域风险,确保业务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