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密货币创始人搁置5亿美元以太坊数字资产储备项目

新闻要点
鉴于加密货币市场持续低迷,一些中国加密货币界的重量级人物已叫停一项原计划募集5亿美元的以太坊数字资产储备(DAT)项目。该项目由火币创始人李林、HashKey Group董事长兼CEO肖风、美图联合创始人蔡文胜和分布式资本创始人沈波发起,旨在投资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以太坊。 尽管该项目已承诺募集到1.1亿美元资金,但不断恶化的市场状况迫使发起者将其搁置。数字资产储备公司是通过持有大量加密货币来提升自身价值的上市公司,其中最著名的案例是纳斯达克上市的Strategy(原MicroStrategy),该公司持有近65万枚比特币。 尽管此类DAT公司在过去一年中因加密货币价格上涨而在美国受到欢迎,但在香港,监管机构尚未完全接受这种模式。
背景介绍
数字资产储备(DAT)公司是指通过持有大量加密货币来增加自身价值的上市公司。一个著名的例子是纳斯达克上市的Strategy(前身为MicroStrategy),该公司拥有近65万枚比特币。 在过去一年(2024-2025年),随着加密货币价格的上涨,DAT公司在美国变得日益受欢迎。然而,香港的监管机构对此类公司一直持谨慎态度,并未完全接受其模式。此次搁置项目正值更广泛的加密货币市场持续低迷之际。
深度 AI 洞察
该项目的搁置仅仅是受市场条件恶化的影响,还是有更深层次的结构性原因? - 表面上看,市场低迷是直接原因,这反映了当前加密货币熊市的残酷现实,尤其是在2025年。然而,项目在中国加密货币重量级人物中的发起,以及他们未能完全在香港获得监管认可,可能揭示了更深层次的结构性挑战。 - 香港作为离岸加密中心,其监管环境仍处于演变之中。与美国相比,香港对直接持有大量加密资产的上市公司的接受度较低,这可能增加了项目未来运营的不确定性,使得在市场下行时更容易被搁置。 - 此外,中国大陆对加密货币的严格立场,即使这些创始人现在寻求在海外运营,其潜在的声誉或操作风险也可能是一个隐性因素,使得该项目在面对市场逆风时显得更加脆弱。 项目搁置对香港作为全球加密中心的雄心,以及该地区数字资产监管路径有何启示? - 此次搁置凸显了香港在平衡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方面的挑战。虽然香港积极吸引加密货币业务,但对于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或洗钱担忧的模式(如大型数字资产储备公司)仍持谨慎态度。 - 这可能意味着香港将继续优先发展受监管的、以机构为中心的加密服务(如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牌照),而不是完全放开所有形式的加密资产持有和投资模式。 - 投资者应警惕,香港的监管框架可能比美国更为保守,对于渴望在香港复制美国MicroStrategy模式的加密项目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持续存在的障碍。 考虑到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数字资产监管的务实态度,中国加密货币投资者和项目未来是否会更倾向于在美国寻求机会? - 在特朗普总统第二任期内,美国对数字资产的监管环境预计将保持务实和开放,尤其是在强调技术创新和资本流入的背景下。这与香港可能更为审慎的态度形成对比。 - 美国市场在数字资产储备公司方面已有成熟的先例(如MicroStrategy),并且拥有更深厚的资本市场和更明确的法律框架(尽管仍在发展中),这可能对寻求大规模数字资产投资的中国加密货币创始人更具吸引力。 - 随着中国大陆持续限制加密货币活动,以及香港监管的相对保守,那些拥有大量资本和全球视野的中国加密货币力量可能会发现,在美国,他们有更大的操作空间和监管确定性,以推进其数字资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