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经济学家:中国游客锐减或导致日本每年损失95.9亿美元

日本
来源: 南华早报发布时间: 2025/11/19 16:38:19 (北京时间)
日本旅游业
地缘政治风险
中日关系
高市早苗
经济影响
经济学家:中国游客锐减或导致日本每年损失95.9亿美元

新闻要点

野村综合研究所的一位经济学家预测,由于中国游客数量显著下降,日本每年可能损失约1.49万亿日元(95.9亿美元)。这一预测是在北京呼吁中国公民避免前往日本之后做出的,此前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就台湾问题发表了评论。 该经济学家根据中国大陆游客数量可能下降25%进行了计算,这与2012年中日因钓鱼岛/尖阁列岛争端而引发类似呼吁时的下降幅度一致。此外,由于香港游客数量减少,预计还将额外损失2900亿日元。此次外交争端是因高市早苗暗示日本可能在台湾海峡冲突中部署军事力量而升级的。

背景介绍

中日两国长期以来在历史和领土问题上存在争议,其中包括钓鱼岛(日本称尖阁列岛)的主权归属。这些争端在2012年日本政府“国有化”钓鱼岛部分岛屿后曾导致中国游客赴日数量大幅下降,并引发了抵制日货的呼声。 台湾问题是美中关系的核心敏感问题,也是东亚地区潜在冲突的焦点。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关于若台湾海峡发生冲突可能部署军事力量的言论,直接触及了北京的敏感神经,并被视为对中国内政的干涉,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旅游业经常成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受害者,中国曾多次利用旅游限制作为外交施压的工具。

深度 AI 洞察

中国将旅游业作为地缘政治工具的有效性如何? - 中国利用旅游限制作为外交施压工具的历史记录喜忧参半。虽然短期内对目标国家的旅游收入造成冲击,但其长期有效性取决于冲突的持续时间、替代市场的可获得性以及中国经济自身对出境游的支撑能力。 - 对于日本而言,虽然中国游客的消费能力巨大,但过度依赖单一市场也带来了脆弱性。此次事件可能促使日本加速多元化旅游市场,减少对中国游客的依赖,从而长期削弱中国未来施压的有效性。 - 这种策略也可能适得其反,在国际社会中损害中国的软实力和其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同时可能强化目标国家与其他地区盟友(如美国)的联系。 日本旅游业投资者应关注哪些结构性风险和机遇? - 风险: 地缘政治风险已成为日本旅游业的主要结构性风险,尤其是与中国的紧张关系。投资者应评估高市早苗政府的对华政策走向,以及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是否会持续刺激中国采取类似报复措施。 - 风险: 日本旅游相关产业(如零售、酒店、交通)若过度依赖中国游客,将面临更高的收入波动性。小型企业可能尤其脆弱,难以承受长期游客流失。 - 机遇: 日本政府和旅游业可能加大对西方、东南亚及其他亚洲市场(不包括大中华区)的推广力度。投资于能够吸引多元化客源或聚焦国内旅游市场的公司,可能具有更强的韧性。 - 机遇: 随着日元持续疲软,日本对非中国游客的吸引力依然存在。高端旅游、文化体验和特定兴趣旅游等细分市场可能受地缘政治影响较小。 此次事件对更广泛的地区安全和经济合作有何长期影响? - 此次事件凸显了地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对经济交流的直接负面影响,可能促使各国重新评估其经济安全战略,减少对单一国家(尤其是中国)在关键供应链和消费市场上的依赖。 - 日本作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重要盟友,其在台湾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可能被视为与美国保持一致,从而加固美日同盟。这可能进一步激化中国与美日同盟之间的结构性竞争,对地区经济一体化造成长期障碍。 - 投资者应警惕地缘政治风险溢价的上升,这可能导致资本从对地区政治敏感的行业和国家流出,转向更具韧性或被视为“安全港”的资产。区域冲突的风险可能促使防御性投资策略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