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称银行在特定情况下可将加密货币保留在其资产负债表上

新闻要点
美国货币监理署(OCC)已正式批准国家银行在特定情况下持有和使用加密货币,包括用于支付区块链网络费用以及进行加密相关平台测试。 这一政策逆转了拜登政府时期更为严格的限制,当时要求银行在从事大多数加密活动前需获得监管机构批准。此举是特朗普政府推动主要银行将更多传统功能上链,并增加其对加密行业直接参与的一部分。 此前,OCC已在3月份撤销了要求国家银行进行加密活动前获得批准的政策,并允许主要银行为其客户托管加密资产以及从事某些稳定币相关活动。最新公告进一步明确了国家银行将加密货币保留在其资产负债表上的权限。
背景介绍
在拜登政府时期,美国货币监理署(OCC)对加密货币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态度,要求国家银行在开展大多数加密相关活动前必须获得监管机构的批准。其他银行监管机构,如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也曾劝阻联邦特许银行参与被认为风险过高的加密活动,包括那些与公共、无需许可的区块链网络(如以太坊)相关的活动。 然而,自2025年以来,积极支持加密货币的特朗普政府已着手废除这些政策。今年3月,OCC撤销了要求国家银行在从事加密活动前获得批准的拜登时代政策,并批准主要银行为其客户托管加密资产,以及从事某些稳定币相关活动。
深度 AI 洞察
特朗普政府积极的加密货币政策对美国金融体系有何更广泛的战略影响? - 这项政策显著加速了美国传统金融机构对数字资产的采纳和整合,有望增强美国在全球数字金融创新领域的领导地位。 - 允许银行直接持有加密货币降低了对第三方托管的依赖,可能降低了操作复杂性和某些交易成本,但同时也增加了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负担。 - 长期来看,这将促使传统银行业务与区块链技术更深度融合,可能催生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重塑金融服务业的竞争格局。 这一政策转变可能如何影响银行的加密货币采纳及其传统金融服务的整合? - 银行现在可以更灵活地将加密货币视为运营资产,例如用于支付网络费用,这使其能够更直接、更高效地参与基于区块链的活动,而无需每次都通过复杂的第三方转换流程。 - 允许银行持有加密货币进行平台测试,鼓励了金融机构内部的创新和技术探索,预示着未来可能会有更多银行推出基于区块链的解决方案。 - 随着银行直接参与加密货币市场,可能会增加其对加密货币市场流动性的贡献,并降低散户和机构投资者进入加密领域的门槛。 美国鼓励链上银行功能可能带来哪些潜在的地缘政治影响? - 美国的政策立场可能促使其他国家重新评估其对数字资产的监管框架,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一场“监管竞赛”或“技术采纳竞赛”。 - 通过让美元主导的美国银行系统在链上功能中占据领先地位,这可能进一步巩固美元在数字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特别是在稳定币和跨境支付领域。 - 这种做法也可能引发关于数据主权、隐私和全球金融体系互操作性的讨论,因为更多国家可能会寻求建立自己的数字货币和区块链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