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富翁斯坦利·德鲁肯米勒清仓Palantir,并大举买入“七巨头”中最便宜的3只股票

新闻要点
根据最新的13F文件披露,著名亿万富翁投资者斯坦利·德鲁肯米勒掌管的Duquesne Family Office在2024年第三季度完全清仓了其在数据挖掘专家Palantir的全部股份。此举被解读为在Palantir股价自2023年初以来飙升2600%后锁定收益,但也反映了他对当前AI市场可能存在早期泡沫的担忧,并指出Palantir高达114的市销率和近153的远期市现率难以支撑。 与此同时,德鲁肯米勒大举增持了三只“七巨头”股票:Alphabet、亚马逊和Meta Platforms。这些公司被视为AI领域的间接受益者,它们利用AI作为应用来增强其现有的盈利平台(如云服务和社交媒体广告),而非直接依赖AI产生全部收入。与Palantir相比,这三家公司的估值更为合理,Alphabet的远期市现率为18倍,亚马逊和Meta均为12倍,表明德鲁肯米勒正转向AI整合型而非纯AI概念型公司,寻求更稳健的价值。
背景介绍
每年,管理资产超过1亿美元的机构投资者必须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13F表格。这份文件详细披露了他们在每个季度末的股票、ETF和部分期权持仓情况,是华尔街顶级资金管理者投资动向的重要窗口。2025年11月14日是提交截至9月底季度交易活动的13F文件截止日期。 斯坦利·德鲁肯米勒是Duquesne Family Office的负责人,以其卓越的投资业绩而闻名,其管理的资产超过40亿美元,并长期跑赢标普500指数。他以其高周转率的投资策略著称,平均持仓时间仅约6个月。Palantir是一家提供AI驱动软件平台(Gotham主要服务政府和军事,Foundry服务企业)的公司,自2023年初以来股价表现极其强劲。“七巨头”通常指美国市场上市值最大的几家科技公司,本新闻特指Alphabet、亚马逊和Meta Platforms。
深度 AI 洞察
德鲁肯米勒此举除了简单的获利了结外,还传递了哪些更深层次的信号? - 这表明一种从“纯粹”AI估值投机向AI赋能者(即利用AI技术增强现有盈利业务)的战略转变。他可能认为市场对纯AI概念股的短期热情过高,估值已脱离基本面。 - 体现了对成熟商业模式和可预测现金流的偏好。他选择的“七巨头”公司拥有强大的护城河和多元化收入来源,AI对它们而言是增长的催化剂而非唯一的驱动力。 - 暗示他相信AI长期前景广阔,但短期内可能经历“泡沫破裂”的修正,届时那些估值过高且仅依赖AI叙事的公司将面临更大风险。 当前市场对AI的狂热是否真的预示着一场泡沫破裂?德鲁肯米勒的担忧有何历史依据? - 德鲁肯米勒在2024年5月曾表示“AI目前可能被过度炒作,但长期来看仍被低估”,这与历史上的技术创新周期不谋而合。每一次重大技术浪潮(如互联网、生物技术)初期都伴随着过度炒作和随后的估值修正。 - 投资者往往高估新技术在早期的采用速度、实用性和优化程度。这种预期与实际落地之间的差距是导致“早期泡沫破裂”的常见原因。 - Palantir高达114倍的市销率,与历史上前沿科技公司在泡沫初期难以长期维持超过30倍市销率的规律形成鲜明对比,提供了强烈的警示信号。 德鲁肯米勒增持的这三只“七巨头”股票,在AI浪潮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降低了投资风险? - Alphabet、亚马逊和Meta并非纯粹的AI公司,而是将AI作为核心业务的增强工具。例如,亚马逊AWS和谷歌云利用生成式AI提升云服务,Meta则用AI优化社交媒体广告的精准度和效率。 - 它们拥有巨大的现金流和稳固的市场地位,即使AI泡沫破裂,其核心业务销售额也不会受到直接冲击,AI更多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 相对合理的估值(例如亚马逊和Meta的远期市现率仅为12倍)提供了更大的安全边际。这意味着即使市场情绪恶化,这些公司受到的冲击可能相对较小,且长期增长潜力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