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观点 | 人工智能驱动的数据中心泡沫正在形成?亚洲表示否认

亚洲(不含大中华区和日本)
来源: 南华早报发布时间: 2025/11/17 17:14:21 (北京时间)
数据中心
人工智能泡沫
亚洲投资
商业地产
数字基础设施
观点 | 人工智能驱动的数据中心泡沫正在形成?亚洲表示否认

新闻要点

全球股市目前主要担忧人工智能(AI)领域的泡沫风险,超越了通胀再现的担忧。美国银行的月度全球基金经理调查显示,AI股权泡沫被列为首要“尾部风险”。这一担忧源于对计算能力和数据中心投资的巨额开支(摩根士丹利预测2025年至2028年全球数据中心资本支出将达2.9万亿美元),与AI公司及服务相对微薄的收入(标普全球市场财智预计今年生成式AI市场总收入仅为300亿美元)之间的不匹配。 分析师们普遍认为,如果AI未能产生足够收入以支撑大规模数据中心投资,将面临过度建设和资产搁置的显著风险。然而,文章指出亚洲在此背景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亚洲在全球数据中心市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占全球运营容量的近30%和在建设施的25%。数据中心已成为亚洲商业地产投资的重要驱动力,今年第三季度交易额达到65亿美元,超过了零售和酒店行业。马来西亚柔佛州预计到明年底将成为一个1GW的市场,显示出亚洲开发的规模和速度。

背景介绍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由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所带来的关税影响逐渐消退的背景下,而人工智能(AI)技术,特别是生成式AI的迅猛发展,正引发全球范围内对计算基础设施——尤其是数据中心——的空前投资浪潮。这股浪潮伴随着投资者对AI市场可能形成泡沫的担忧,即资本投入与实际收入产出之间存在巨大鸿沟。 在此全球背景下,亚洲地区因其庞大的人口基数、日益增长的数字经济和政府对技术基础设施的积极支持,已成为数据中心建设和投资的关键区域。该区域在地理位置、电力供应和新兴市场潜力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使其成为AI技术部署和数据存储的重要战略枢纽。文章通过强调亚洲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快速扩张和投资吸引力,试图缓解市场对AI相关过度投资的普遍担忧。

深度 AI 洞察

亚洲数据中心市场的真正驱动力是什么,它与西方市场有何不同? - 亚洲数据中心市场的发展超越了单纯的AI繁荣。除了AI需求,该地区还受益于庞大且不断增长的数字原住民人口,他们对云计算、在线服务、电子商务和流媒体有着持续且快速增长的需求。这些基本面驱动力为数据中心运营商提供了更为稳定的收入流。 - 与西方市场相比,亚洲许多新兴经济体仍处于数字化转型的早期阶段,这意味着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巨大的未开发潜力。这种结构性增长潜力与西方市场可能更侧重于AI技术升级的需求有所不同。 - 此外,地缘政治因素和数据主权考虑促使各国更倾向于在本国或本地区内存储和处理数据,进一步刺激了本地数据中心的需求和投资。 尽管有看涨亚洲的论点,但数据中心行业的“搁置资产”风险对投资者意味着什么? - 即使亚洲市场有其独特的增长驱动力,全球范围内对数据中心资本支出的激增与AI收入之间的巨大差距仍然是一个警示信号。如果AI应用无法迅速变现,即便是区域性强劲的需求也可能无法完全吸收全球范围内的过剩供应,尤其是在一些竞争激烈的子市场。 - 投资者需要警惕过度竞争可能导致的回报率下降。在资本大规模涌入的背景下,数据中心租赁价格和利用率可能面临压力,从而影响运营商的盈利能力和资产价值。 - 此外,技术快速迭代也带来风险。如果未来AI技术对硬件的需求发生根本性变化,现有的大规模数据中心投资可能面临技术性陈旧的风险,成为真正的“搁置资产”。 唐纳德·特朗普连任美国总统后,其贸易政策对亚洲数据中心投资格局有何潜在的长期影响? - 文章提及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担忧已是“遥远的记忆”,这可能暗示市场已适应或消化了其直接影响,但长期来看,其“美国优先”和技术脱钩政策可能持续影响供应链和投资流向。 - 特朗普政府可能继续推动技术供应链的“去风险化”或“回流”,这可能导致部分关键部件(如AI芯片)的生产和部署策略发生调整,进而影响亚洲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和技术获取。 - 另一方面,美国与中国的技术竞争可能促使亚洲各国,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加大对本土技术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减少对单一超级大国的依赖,这反而可能加速亚洲区域内数据中心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成熟。投资者应关注此类地缘政治驱动的资金和技术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