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刚刚为英伟达股票投资者带来了不可思议的消息

新闻要点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GTC大会上宣布,公司对其最先进的Blackwell和Rubin GPU需求巨大。截至2026年底,英伟达已获得价值5000亿美元的2000万颗GPU订单,其中600万颗已发货。剩余的3500亿美元订单将在未来五个季度内完成,这意味着仅凭这些高端GPU,公司每个季度将实现700亿美元的收入,远超其2026财年第二季度470亿美元的总收入。 尽管英伟达在中国数据中心市场因美国出口限制而失去市场份额(此前占该业务的20%-25%),但公司销售额仍持续增长。此外,英伟达正与甲骨文和美国能源部合作,构建七台AI超级计算机,包括拥有10万颗Blackwell GPU的Solstice系统,以推动科学发现和AI研发。公司连续九个季度营收同比增长超过50%,数据中心业务贡献近90%的收入。虽然目前估值较高,但未来订单量使其定价看起来更为合理。
背景介绍
英伟达(Nvidia)作为全球领先的图形处理器(GPU)制造商,在人工智能(AI)计算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其芯片被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和AI训练。公司长期以来一直是科技行业的关键参与者,并在2020年代中期AI爆炸式增长的背景下,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2025年,美国政府对中国实施了严格的先进AI芯片出口限制,导致英伟达失去了其在中国数据中心市场的显著份额。尽管面临这些地缘政治挑战,英伟达持续创新并拓展与美国政府机构的合作,以巩固其在全球AI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导地位。
深度 AI 洞察
英伟达高达5000亿美元的订单是否预示着AI泡沫破裂前的“最后一舞”? - 尽管订单量巨大,但如此集中的需求可能反映了AI基础设施建设的初期狂热,而非持续稳定的增长模式。一旦早期部署完成,需求增速可能放缓。 - 投资者需警惕订单的性质:是来自少数超大规模云服务商的集中采购,还是广泛的行业需求?过分依赖少数客户会增加风险。 - 历史经验表明,技术周期中往往存在估值过高的情况,巨额订单可能被市场过度解读为可持续性,而非特定阶段的爆发性需求。 美国政府与英伟达的合作对公司在限制中国市场的背景下有何深层战略意义? - 这不仅仅是商业合作,更是美国政府“芯片民族主义”战略的体现,旨在确保关键AI基础设施和技术留在美国控制之下。 - 与能源部等机构合作,有助于英伟达弥补中国市场损失,并在国家安全和科学研究领域建立新的护城河,增强其不可替代性。 - 这也可能促使其他国家加速发展本土AI芯片产业,以减少对英伟达和美国技术的依赖,长期来看可能导致市场碎片化。 当前英伟达的估值与未来增长预期之间存在哪些潜在的错配或未被充分考虑的风险? - 尽管有巨额订单支撑,但55倍的市销率(P/S)仍处于历史高位,市场已将极高的增长预期计入股价。 - 主要风险在于AI支出放缓或技术迭代加速,如果下一代AI芯片并非由英伟达主导,或客户开始寻求替代方案,其市场地位可能受到冲击。 - 此外,美国政府对AI芯片出口政策的持续不确定性,以及全球经济潜在的波动性,都可能对英伟达的长期营收稳定性构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