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为何在11月抵制住了科技股抛售潮

新闻要点
在2025年11月科技股普遍抛售的背景下,苹果公司股价逆势上扬,表现优于大多数“七巨头”科技股。同期,Meta、亚马逊、英伟达和特斯拉股价下跌7%至12%,而苹果上涨近3%。 苹果的韧性归因于多重因素,包括中国市场对iPhone 17的强劲需求,发布后首月销量增长22%;其相对稳健的AI战略,避免了同行因高额AI支出而面临的波动;以及强劲的硬件产品线(Mac和iPad搭载M5芯片,性能显著提升)和持续增长的服务收入(Apple Arcade和Apple TV+)。此外,苹果通过将部分中国开发者App Store抽成从30%降至15%,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国市场的地位。
背景介绍
2025年11月,科技股市场面临广泛压力,市场资金正在从估值过高的科技股中撤离。在此背景下,许多大型科技公司股价出现显著下跌,被称为“七巨头”的一些公司也未能幸免。这种市场轮动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对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利率上升预期以及投资者情绪的转变。 苹果公司在此轮回调中展现出韧性,部分原因在于其在关键市场如中国的稳固表现。iPhone 17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发布,以及其App Store策略的调整,为公司提供了额外的支撑。同时,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审慎投资策略也使其免受了同行因大规模AI基础设施支出而面临的波动影响。
深度 AI 洞察
苹果在中国市场的策略调整,是否预示着更深层的地缘政治和商业策略考量? - 苹果将中国App Store部分开发者抽成降至15%,尤其针对迷你应用,这表面上是为了刺激收入和巩固市场地位。 - 然而,这可能也反映了苹果对中国监管环境和本土竞争压力的积极适应。在当前中美关系复杂且贸易摩擦持续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执政),主动示好中国开发者和腾讯微信生态,有助于维护其在中国市场的长期运营稳定性和合规性。 - 此举可能被视为一种“去风险化”策略,通过更深层次的本地化合作,降低潜在的政策风险和市场阻力,确保其在核心增长市场的持续渗透。 苹果的“谨慎”AI策略,是否只是短期避险,还是长期竞争优势的体现? - 文章指出苹果的AI投资相对保守,避免了同行因大量资本支出带来的波动性,并将其视为股价韧性的一个因素。 - 从短期看,这确实降低了财务风险和市场对高投入低产出的担忧。但从长期来看,如果AI技术发展速度超预期,且竞争对手通过激进投资获得颠覆性技术突破,苹果可能面临技术落后风险。 - 苹果的策略更倾向于“AI赋能产品”而非“AI基础设施建设”,这使其成为AI应用落地的受益者,而非成本承担者。如果其集成式AI(Apple Intelligence)能持续提供差异化的用户体验,这可能成为其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前提是其内部AI研发能力足够强大以支撑这种集成。 面对市场对“七巨头”的估值修正,苹果的持续韧性是否使其成为真正的“安全港”? - 苹果在11月科技股抛售中表现出的韧性,部分归因于其多元化的收入结构(硬件+服务)和强大的品牌忠诚度,以及中国市场的强劲表现。 - 然而,“安全港”的地位并非绝对。全球经济前景、供应链中断、地缘政治紧张以及反垄断监管收紧等风险依然存在。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可能随时带来不确定性。 - 苹果的韧性可能更多体现在其高质量的盈利能力和庞大的用户生态系统,使其在市场波动时更具防御性。但投资者仍需警惕其高度依赖中国市场和创新速度的潜在风险,尤其是在全球宏观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