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瑞银建议坚守新兴市场股票,尤其看好中国和人工智能领域

新兴市场
来源: 华南早报发布时间: 2025/11/14 10:59:17 (北京时间)
瑞银
新兴市场
中国股市
人工智能
投资策略
瑞银建议坚守新兴市场股票,尤其看好中国和人工智能领域

新闻要点

瑞银全球研究部表示,新兴市场(EM)股票在2025年每股收益(EPS)预计增长18%后,2026年和2027年将分别实现15%和10%的收益增长,其中人工智能(AI)将发挥关键作用。 瑞银建议投资者继续增持中国股票,理由是中国市场的估值吸引力、稳健的资金流以及有利的宏观催化剂。报告指出,随着2026年全球宏观环境正常化,包括全球经济增长反弹、发达市场的财政支持以及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扩张,将有助于抑制长期美债收益率,从而缓解新兴市场股票的收益压力。 AI仍然是新兴市场表现的关键驱动因素,受益于强劲的现金流、主要参与者的低杠杆和相对有吸引力的估值。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约23%的公司直接受益于AI需求,这些公司贡献了2025年超过42%的回报,并几乎推动了今年所有的EPS上调。瑞银偏好中国面向消费者的AI公司,而非韩国和台湾的同类公司,因前者估值更合理且重估幅度较小。

背景介绍

瑞银的报告发布于一个全球经济面临多重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期。2025年,在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任期内,美国经济政策可能继续强调国内优先和贸易保护主义,但全球对技术进步的追求,尤其是对人工智能的投资,持续升温。 新兴市场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其增长潜力往往高于发达经济体,但也伴随着更高的波动性和风险。投资者普遍关注这些市场在美联储货币政策、全球贸易关系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下的表现。

深度 AI 洞察

瑞银对中国股票的“增持”建议是否考量了特朗普政府可能带来的地缘政治风险? - 瑞银在报告中提及“关税风险缓解”是中国股票的积极信号之一,这表明其分析已将特朗普政府潜在的贸易政策影响纳入考量。然而,鉴于特朗普政府政策的不可预测性,这种“缓解”可能只是阶段性的,未来仍存在升级的可能性。投资者需要审慎评估此类政策风险的长期影响,尤其是对中国科技和AI产业的潜在限制。 - 瑞银的建议可能更多基于中国内部的市场基本面和AI产业的结构性增长,认为这些因素足以抵消部分外部风险。但这种评估并未明确指出中国AI产业在关键技术(如高端芯片)上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程度,这仍是其长期增长的一大潜在脆弱点。 新兴市场AI公司的“健康”现金流和低杠杆是否足以抵御潜在的市场波动或技术变革风险? - 报告强调新兴市场AI公司拥有“强劲的现金流”和“低杠杆”,这确实提供了财务韧性,使其在经济下行或融资环境收紧时更具优势。这反映了这些公司在早期发展阶段的审慎财务策略或其业务模式的盈利能力。 - 然而,AI领域的技术迭代速度极快,竞争激烈。即便财务状况良好,如果公司未能持续创新或适应新的技术范式,仍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投资者应深入研究这些公司的研发投入、技术储备及其在各自细分领域的竞争护城河,而非仅仅依赖财务报表指标。 瑞银偏好中国消费端AI公司而非韩台同行的深层逻辑是什么? - 瑞银指出中国消费端AI公司估值更合理且重估幅度较小,这可能是其偏好的直接原因。在估值过高的市场中,即便是优质资产也可能面临回调风险。 - 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在于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为AI应用提供了独特的规模效应和数据优势,尤其是在互联网、电商、社交媒体等领域。这使得中国企业在特定AI应用场景下能够快速积累用户和数据,形成本土化优势。相比之下,韩国和台湾的AI公司可能更侧重于硬件制造或B2B解决方案,其估值逻辑和增长驱动力有所不同,并且可能面临更高的产业链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