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tue创始人菲利普·拉丰称IPO市场已彻底崩溃,无法修复

新闻要点
Coatue Management创始人兼投资组合经理菲利普·拉丰在2025年11月13日的CNBC Delivering Alpha会议上表示,美国IPO市场“已彻底崩溃……无法修复”。他指出,与几十年前相比,IPO数量显著下降,认为这一趋势对散户投资者不公平,因为他们越来越被排除在高增长公司上市前的投资机会之外。 拉丰解释说,公司选择更长时间保持私有状态,同时市场波动性、高利率和监管审查也抑制了发行人和承销商的风险偏好。尽管General Atlantic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比尔·福特对此表示更为乐观,并指出今年美国IPO数量达到191宗,较去年增长48%,但仍低于2018年至2021年的水平。
背景介绍
美国IPO市场在过去几年经历了显著的波动和结构性变化。自2021年的高峰期以来,由于宏观经济因素,包括美联储为应对通胀而采取的多次加息导致利率上升,以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市场情绪一直承压。 高利率环境增加了借贷成本,使得私人融资对一些公司更具吸引力,同时也降低了投资者对高风险上市公司的兴趣。特朗普政府的监管政策虽然旨在促进经济增长,但在特定领域可能也增加了对市场参与者的审查压力。这些因素共同促使许多高增长公司选择更长时间地保持私有状态,利用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市场进行融资,而非寻求公开上市。
深度 AI 洞察
菲利普·拉丰“无法修复”的论断,对于资本形成和市场效率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 拉丰的论断并非空穴来风,它指向的是高增长公司退出路径的结构性转变。传统上,IPO是创新公司将风险与回报分配给更广泛公众的关键机制。如果这一机制“崩溃”,意味着资本形成可能被固化在少数大型机构投资者手中。 - 这可能导致财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因为早期高增长投资的回报主要由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公司及其有限合伙人捕获,而散户投资者只能在公司估值已达顶峰时入场。 - 对市场效率而言,长期私有化可能减少公开市场的透明度,并延迟价格发现,从而影响资本的有效配置和中小投资者从创新中获益的能力。 公司长期保持私有化对市场生态系统和社会财富分配有何影响? - 对于市场生态系统:它使得公开市场无法及时吸纳最具创新性和成长潜力的公司,降低了公开市场的吸引力,并可能导致现有上市公司主要为成熟或低增长企业。 - 对于散户投资者:他们被剥夺了参与高增长公司早期(相对而言)回报的机会,被迫在估值已高、增长空间可能受限时才接触这些公司,加剧了投资回报的不平等。 - 对于治理和透明度:私有公司通常受到的监管审查和信息披露要求较少,这可能带来更大的不透明性和潜在的治理风险,虽然为公司提供了更大的运营灵活性。 考虑到相互矛盾的观点和近期数据,IPO市场在2025年及以后可能走向何方? - 持续分化: 即使IPO数量有所回升,市场可能会继续高度分化。只有那些拥有强大盈利能力、清晰增长路径和合理估值的公司才能成功上市。 - “上市为次”的融资模式: 私募市场将继续作为高增长公司主要的融资来源,IPO可能更多地被视为一种次要的或延迟的退出策略,而非首选。这得益于充足的私人资本和灵活的融资条款。 - 监管压力与创新: 围绕市场公平性和散户投资者准入的担忧,可能会促使监管机构考虑新的政策工具,以平衡私有市场效率与公共市场公平。例如,探索允许散户在特定条件下参与私募轮次的机制,或简化小型高增长公司的上市流程。然而,鉴于特朗普政府倾向于减少监管,任何此类改革都可能面临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