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软银将英伟达换成OpenAI——硬件投资是否已走到尽头?

Global
来源: Benzinga.com发布时间: 2025/11/12 23:08:17 (北京时间)
软银
英伟达
OpenAI
AI硬件
AI软件
软银将英伟达换成OpenAI——硬件投资是否已走到尽头?

新闻要点

软银集团(SoftBank)近期采取了人工智能(AI)时代最大胆的交易之一,出售了价值58亿美元的英伟达(Nvidia)股票,并承诺向OpenAI投资225亿美元。这一举动被视为软银创始人孙正义从AI硬件制造商转向AI软件开发商的重大转变。 尽管英伟达在AI芯片领域仍占据主导地位,被视为AI经济的支柱,但其本身也在寻求超越硬件价值。公司已与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建立合作,共同开发AI驱动的软件基础设施,旨在开拓高达5000亿美元的AI软件市场。 相比之下,软银对OpenAI的投资表明其更倾向于AI“思想家”而非“建设者”。文章指出,英伟达是当前AI时代的“掘金工具”提供者,而OpenAI则代表了未来AI的“金矿”潜力。软银的选择是一场从稳定走向投机,或从硬件走向未来智能的重大赌注,市场将最终评判其成败。

背景介绍

英伟达(Nvidia)长期以来是全球领先的图形处理器(GPU)制造商,其CUDA软件生态系统在AI计算领域建立了强大的护城河,几乎所有大型AI模型训练都依赖其芯片。近年来,随着生成式AI的爆发,英伟达的市值和影响力急剧增长,成为AI硬件领域的绝对领导者。 OpenAI是一家在美国成立的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以其开发的ChatGPT、GPT系列模型和DALL-E等生成式AI产品而闻名,是AI软件和模型开发领域的先驱。微软是OpenAI的主要投资者之一。 软银集团(SoftBank)是一家日本跨国企业集团,以其愿景基金(Vision Fund)在全球科技领域进行了大量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而闻名,其投资策略常被称为大胆且具有前瞻性,尤其在互联网和AI领域。

深度 AI 洞察

软银的投资转向对AI市场成熟度有何深层暗示? - 软银从英伟达转向OpenAI,可能预示着AI投资周期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向应用和模型层面的价值捕获阶段过渡。这并非简单地否定硬件,而是指出硬件的超额回报可能已进入瓶颈期,而软件和模型带来的规模化盈利潜力正浮现。 - 这种转换反映出对“赢家通吃”效应的押注。在AI应用层,拥有最强大、最通用模型的公司将可能实现指数级增长和垄断地位,其壁垒可能超越纯粹的芯片制造。 英伟达与Palantir的合作能否有效拓展其软件护城河? - 英伟达与Palantir的联盟是其防御性与进攻性兼备的战略举措,旨在将CUDA生态系统从底层硬件延伸至上层应用,从而深化其市场锁定效应。这表明英伟达认识到仅依赖硬件销售不足以维持长期的高增长和高估值。 - 然而,软件服务的利润率和竞争格局与硬件截然不同。能否在企业级AI软件市场复制其在芯片领域的垄断地位,将取决于其与Palantir的集成深度、客户接受度以及面对微软、谷歌等巨头的竞争能力。 这种“硬件到软件”的轮换对长期投资者意味着什么? - 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这可能标志着AI领域的投资逻辑正在从关注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转向关注AI技术如何转化为实际商业价值和盈利模式。早期对“铲子和镐头”的投资已获得巨大成功,但未来回报可能更多地来自“挖到金子”的那些公司。 - 投资者需要更细致地评估AI公司的商业模式,区分哪些是真正能利用AI创造独特价值并实现可持续盈利的公司,哪些只是搭乘AI热潮而没有实质护城河的公司。这可能意味着市场对AI公司的估值标准将变得更加多元和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