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C每日开盘:软银加倍押注人工智能,同时面临“大空头”投资者的警告

新闻要点
软银集团已出售其持有的全部英伟达(Nvidia)股份,套现58.3亿美元。此举并非出于对英伟达估值过高的担忧,而是为了将资金重新投向对OpenAI的225亿美元投资,显示其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持续深耕。 与此同时,以准确预测2008年金融危机而闻名的投资者迈克尔·布瑞(Michael Burry)警告称,主要人工智能公司可能低估了AI芯片的折旧,人为夸大收益,他称之为“现代时代更常见的欺诈行为之一”。他预告将在11月25日公布更多细节。 在市场动态方面,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收于新高,标普500指数上涨,但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因投资者从科技股轮动而下跌。欧洲斯托克600指数和英国富时100指数也创下新高。芯片制造商超微半导体(AMD)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内,AI芯片的“永不满足”需求将推动其营收实现35%的年增长,毛利率预计将达到55%至58%。此外,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暗示可能削减对某些国家的关税,并表示白宫正与瑞士就降低关税达成协议。
背景介绍
软银集团,由孙正义领导,以其激进的投资策略而闻名,尤其是在科技领域,包括其愿景基金。然而,其历史也伴随着高风险投资,例如对WeWork的巨额投资最终导致了大幅减值。 迈克尔·布瑞是一位著名的对冲基金经理,因在2000年代中期通过做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而声名鹊起,这一事迹在《大空头》一书中被详细记载。他对市场泡沫和会计异常的警告历来受到密切关注。 在2025年的背景下,唐纳德·特朗普作为连任的美国总统,其贸易政策预计将继续在全球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之前执政时期的关税政策对国际贸易关系产生了显著影响。
深度 AI 洞察
软银从英伟达撤资并转向OpenAI的真正战略意图是什么?这仅仅是资金再分配吗? - 软银此举可能代表着其对AI投资策略的深层演变,从硬件(英伟达的芯片)转向更接近AI价值链核心的应用与模型(OpenAI的生成式AI)。这不仅是资金的重新配置,更是对AI未来发展重点的押注,预示着其认为AI的软件和应用层将比硬件基础设施拥有更高的长期增长潜力和战略价值。 - 鉴于软银在科技投资领域的记录,其可能正在寻求更直接地影响和塑造AI生态系统的未来,而不是仅仅作为芯片供应商的被动投资者。对OpenAI的巨额投资也可能为其带来更深层次的合作机会,包括技术整合、市场拓展或甚至数据和模型访问权,这能显著增强其在AI领域的战略影响力。 投资者应如何解读迈克尔·布瑞关于AI芯片折旧不足的警告,特别是考虑到软银的相反行动? - 布瑞的警告指向了一个潜在的会计风险:如果AI芯片的寿命被高估,或其技术迭代速度远超预期导致快速贬值,那么当前AI公司的估值可能面临压力。这提示投资者需对AI硬件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更细致的审视,特别是折旧政策和资本开支效率。 - 然而,软银的行动提供了一个对比视角,表明并非所有大型投资者都受此担忧驱动。软银可能认为,即使存在折旧问题,OpenAI等AI应用层的价值创造能力仍将远超硬件成本,或者其投资回报主要来自技术和市场垄断而非硬件资产的账面价值。这反映出市场对于AI价值链不同环节的看法存在分歧。 特朗普总统关于关税削减的言论对全球贸易和特定行业有何更深层次的含义? - 特朗普总统的关税言论可能预示着其第二任期内贸易政策的灵活性和实用主义,旨在通过双边谈判而非全面壁垒来优化贸易关系。这可能是在寻求与特定国家达成“迷你协议”,以服务于美国的战略经济利益,而非完全放弃关税作为谈判筹码。对于一些受关税影响较大的行业,如制造业和农业,这可能带来新的市场机遇或缓解成本压力。 - 对于全球贸易体系而言,这种有选择性的关税调整策略可能导致贸易格局的进一步碎片化,促使各国寻求新的双边或区域贸易协定,而非依赖多边框架。这可能对那些依赖稳定、可预测贸易环境的跨国企业构成挑战,同时为那些能迅速适应新贸易规则的企业创造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