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出售英伟达股份后股价暴跌10%

新闻要点
软银集团股价周三一度暴跌10%,此前这家日本巨头宣布已将其持有的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的全部股份以58.3亿美元的价格出售。 据悉,这笔资金将用于软银对ChatGPT母公司OpenAI的225亿美元投资。软银首席财务官后藤芳光表示,公司希望在保持财务实力的同时,为投资者提供大量投资机会。 尽管此次出售可能令一些投资者感到意外,但这并非软银首次退出英伟达。公司在2017年曾建立英伟达股份,并在2019年1月完全剥离。分析师丹·艾夫斯认为,软银此举是其对AI主题加倍押注的看涨信号,而非看跌。 软银仍通过其持有的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的控股权与英伟达保持密切联系,并与Arm共同开发产品。受此消息影响,区域内其他科技股也普遍下跌,包括半导体测试设备制造商爱德万测试、芯片生产设备制造商东京电子、台积电和SK海力士。
背景介绍
软银集团(SoftBank Group)是一家日本跨国企业集团,以其在电信、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而闻名。其愿景基金(Vision Fund)是全球最大的科技投资基金之一,对全球众多独角兽企业进行了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软银曾是英伟达的早期支持者,通过愿景基金在2017年建立了约40亿美元的股份,但随后在2019年初完全剥离。 近年来,软银在首席执行官孙正义的领导下,将战略重心更多地转向人工智能领域,特别是在OpenAI等生成式AI公司和其控股的芯片设计公司Arm方面进行大量投资。此次出售英伟达股份并转投OpenAI,是其AI战略进一步深化的体现,也反映了其在AI硬件和软件领域进行资产配置的动态调整。
深度 AI 洞察
软银从英伟达转向OpenAI的战略转变,对其长期AI愿景和资本配置优先顺序发出了何种信号? 软银的这一举动表明其AI战略正从硬件基础设施(英伟达的GPU)转向更上层的应用和模型(OpenAI的生成式AI),同时通过Arm保持对底层芯片设计的控制。这可能意味着: - 软银认为AI价值链的核心正在向上游转移,即算法和模型将是未来最主要的价值创造者,而非单纯的算力硬件。 - 这是一项高风险、高回报的集中押注,显示出孙正义对未来AI发展方向的坚定信念,愿意出售已获巨额回报的资产以追逐他认为的下一个AI浪潮。 - 尽管出售英伟达,软银通过Arm仍保持在AI硬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影响力,Arm的设计对各种AI处理器至关重要,形成了一个“软件+设计”的AI投资组合。 这种大规模的资产剥离和再投资,可能对更广泛的科技投资格局,特别是AI领域的估值产生何种影响? 软银的行动,尽管是其自身战略调整,但其规模和影响力可能引发市场对AI投资策略的重新思考: - 市场可能将其解读为在AI硬件领域高位套现的信号,促使其他大型基金重新评估其在AI硬件和软件之间的资产配置。 - 对OpenAI 225亿美元的巨额投资,可能会进一步推高基础AI模型公司在私募市场的估值,加剧“AI泡沫”的担忧。 - 这种资本流动凸显了大型科技投资者如何在快速演进的AI领域进行动态调整,可能会加速整个行业资本从硬件向软件和应用层的转移。 考虑到唐纳德·特朗普在其第二任期内的美国政治氛围,软银对OpenAI等美国AI公司的重大投资是否存在地缘政治或监管影响? 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科技政策可能会对外国实体在关键AI基础设施中的控制权进行更严格的审查: - 尽管软银是日本公司,但其对美国顶尖AI公司的深度渗透可能引发对数据安全、国家利益或技术主权方面的担忧。 - 这可能导致潜在的监管障碍,或促使美国政府呼吁在未来的AI关键技术领域增加国内所有权,以避免对外国资本的过度依赖。 - 鉴于AI在军事和经济中的战略重要性,此类跨境投资可能会面临比以往更严格的国家安全审查,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强调技术保护主义的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