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独家:金融科技风投从AI炒作转向真实基本面,“不惜一切代价增长”时代终结

北美
来源: 本辛加网发布时间: 2025/11/12 04:45:17 (北京时间)
金融科技
风险投资
零售投资
代币化
AI投资
独家:金融科技风投从AI炒作转向真实基本面,“不惜一切代价增长”时代终结

新闻要点

在经历了两年的融资寒冬后,金融科技领域的风险投资活动开始活跃,但投资者心态明显更为谨慎。行业专家在2025年本辛加金融科技日及颁奖典礼上指出,过去“不惜一切代价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以基本面为先、强调纪律性创始人、可持续商业模式和更明智资本策略的新范式。 尽管美国风险投资在2021年达到3000亿美元的峰值,随后在2022年和2023年大幅下滑,但今年迄今,40%的风险投资资金集中在11家大型AI公司,显示出早期融资的集中度和泡沫化。Lerer Hippeau的合伙人Isabelle Phelps强调,投资者现在期望创始人能够驾驭波动的融资环境和快速变化的科技格局。 与此同时,DealMaker的首席策略官兼联合创始人Mat Goldstein指出,零售资本募集正经历一场平行革命,通过将客户转化为股东,帮助品牌直接向其粉丝客户群筹集资金。自2012年《就业法案》开放Reg A和Reg CF以来,零售资本募集已实现巨大增长。Social Leverage的Matt Ober警告,应避免追逐过高的AI估值,其公司更青睐务实、发展较慢的创始人,投资额通常低于1000万美元。展望未来,专家们认为资产代币化和为私募股权提供流动性将是下一个十年的重要机遇。

背景介绍

金融科技风险投资在2021年达到顶峰,但随后在2022年和2023年经历了显著的“融资寒冬”。这种周期性的波动是风险投资市场,尤其是在快速发展的科技领域,常见的现象。 2012年美国通过的《创业企业融资法案》(JOBS Act)开放了A条例(Regulation A)和众筹条例(Regulation Crowdfunding,简称Reg CF),极大地促进了零售投资者参与早期阶段和私人公司融资的途径。这为非机构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并促进了直接面向消费者(D2C)的资本募集模式的兴起。 近年来,随着企业选择更长时间保持私有化以及首次公开募股(IPO)数量的减少,为私人市场投资者提供流动性的需求日益增长,促使市场探索新的解决方案,例如资产代币化。

深度 AI 洞察

金融科技风险投资从“增长至上”转向基本面驱动,对新兴技术投资有何深层影响? - 这种转变标志着资本市场对估值纪律和盈利能力的回归,尤其是在美联储加息周期和通货膨胀压力下,资本成本上升。 - 对于AI等新兴技术领域,这意味着纯粹依靠“故事”和高增长预期进行融资的难度将加大,投资者将更关注AI技术如何转化为可持续的收入和利润,而非仅仅是技术潜力。 - 这种趋势将促使初创企业更早地关注商业化路径和单位经济效益,而非仅仅扩大用户规模,从而可能淘汰那些商业模式不清晰或烧钱过快的公司。 零售资本的崛起和资产代币化如何重塑传统资本市场结构? - 零售资本的增长,得益于监管创新(如Reg A和Reg CF),正在打破机构投资者对私人市场融资的垄断,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投资高增长私人公司的机会。 - 资产代币化(如房地产、艺术品或公司股权的数字化代币)有望为传统上流动性较差的资产提供二级市场流动性,降低交易摩擦和成本。 - 这种结合可能催生“私人市场交易所”的新模式,使得私人股权的交易更加便捷,弥补了IPO减少和公司私有化时间延长的市场空白,挑战了传统投行和交易所的中心化地位。 在当前AI投资集中化和市场“泡沫”迹象下,投资者应如何评估和配置科技股? - 尽管少数大型AI公司吸引了绝大部分风险投资,但这种集中度可能预示着潜在的“泡沫化”风险,尤其是那些估值与基本面严重脱钩的公司。投资者应警惕“纯AI故事”驱动的投资,避免盲目追高。 - 投资者应将重点放在那些能够将AI技术有效整合到现有产品中,并能清晰展示其商业化路径、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公司。 - 考虑到市场对基本面的回归,多元化投资组合,并关注那些被低估的、具有稳健商业模式和可持续增长潜力的科技企业,可能比单纯追逐短期AI热点更为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