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软银称已出售其持有的全部英伟达股份,该芯片股正在下滑

Global
来源: 投资百科发布时间: 2025/11/12 04:38:19 (北京时间)
软银
英伟达
OpenAI
AI投资
半导体
软件服务
Nvidia's stock remains widely held as investors debate the dangers of an AI "bubble".

新闻要点

软银于周二宣布,已于10月份"完全出售"其持有的英伟达(NVDA)3210万股股份,筹集了58.3亿美元。此次出售的平均价格略低于每股182美元,低于周一收盘价199.05美元。该公司还表示在6月至9月期间出售T-Mobile股份获得了91.7亿美元的收益。 尽管英伟达股价在10月底达到212美元的最新历史高点,但投资者近期对估值和人工智能(AI)交易的健康状况表现出担忧,导致英伟达股价在周二盘中下跌超过3%。 然而,软银并未退出AI投资领域。该公司首席财务官后藤芳光表示,这些资金将被用于"对OpenAI进行大额投资",软银今年早些时候已向OpenAI注资数十亿美元,并在上个月承诺追加超过220亿美元的资金。这表明软银正将其AI投资重心从半导体硬件转向AI软件和服务。

背景介绍

自2023年以来,人工智能(AI)领域经历了爆炸式增长,尤其是在生成式AI技术方面,OpenAI的ChatGPT等产品引领了这股浪潮。对AI计算能力的需求激增,使得像英伟达这样的高性能GPU制造商成为市场焦点,其股价大幅上涨。 然而,进入2025年,市场对AI股票估值过高的担忧日益加剧,尤其是在部分AI芯片和相关基础设施支出可能达到顶峰的背景下。投资者开始警惕潜在的"AI泡沫",并寻找AI价值链中新的增长点。软银作为全球科技投资巨头,以其激进的投资策略闻名,通过出售成熟资产为新兴高增长领域提供资金是其常见做法。

深度 AI 洞察

软银出售英伟达股份并转向OpenAI,这仅仅是资产重组还是更深层次的投资策略转变? -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资产重组。软银此举代表着其在AI投资策略上的重大转变,从AI硬件和基础设施(英伟达代表)转向AI软件、平台和应用层(OpenAI代表)。这可能反映了软银对AI价值链中不同环节增长潜力和风险-回报的最新判断。 - 这种转变表明软银可能认为,在AI芯片硬件领域,价值创造的"肥肉"阶段已过,或者市场定价已充分反映其未来增长。相反,AI应用和模型层可能被视为下一个十年中具有更高增长潜力和更宽护城河的领域。 软银的这一举动对AI"泡沫"论以及更广泛的科技市场估值有何启示? - 软银是大型且经验丰富的科技投资者,其出售英伟达全部股份,即使是为了再投资其他AI资产,也可能被市场解读为对AI硬件股票估值过高的一种警示信号。这可能进一步加剧市场对AI"泡沫"的担忧,尤其是在当前特朗普政府强调制造业回流和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的背景下,对芯片供应链的考量可能更为复杂。 - 如果更多大型机构投资者效仿软银,将资金从硬件转向软件/服务,可能会引发AI硬件板块的短期调整,并促使资金重新配置到AI价值链的其他环节,从而影响整体科技市场的资金流向和估值结构。 考虑到2025年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地缘政治背景,软银此举是否具有更广泛的战略意义? - 在2025年,全球经济面临增长放缓、通胀压力以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等多重挑战。美国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可能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和技术民族主义抬头,影响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科技公司的国际合作。 - 软银将资金从相对"硬"的芯片资产转向相对"软"的软件和服务,可能是在寻求更具韧性和更少受地缘政治供应链限制的投资。软件和AI模型服务通常比实体芯片制造更能跨越国界,并可能规避一些因地缘政治紧张而加剧的供应链风险。这体现了在复杂宏观环境下,资金向"轻资产"和"高附加值"领域的战略性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