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摩根大通、星展银行着眼存款代币,作为跨银行稳定币替代方案

Global
来源: Cointelegraph发布时间: 2025/11/11 22:32:22 (北京时间)
摩根大通
星展银行
代币化存款
区块链
机构支付
摩根大通、星展银行着眼存款代币,作为跨银行稳定币替代方案

新闻要点

摩根大通和星展银行正合作开发一个基于区块链的代币化框架,旨在促进即时、全天候的跨银行数字支付。此举旨在为其存款代币生态系统之间的链上转账建立新的行业标准,使机构客户能够在公共和许可区块链网络上交换或赎回代币化存款,并进行实时跨境支付。 此次合作反映了金融机构对代币化金融解决方案和现实世界资产(RWA)日益增长的兴趣。国际清算银行202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至少三分之一的商业银行已经启动、试点或研究了代币化存款。星展银行认为,这种互操作性框架对于减少跨境资金转移中的碎片化至关重要,能为企业在全球不确定性中提供更大的灵活性。此消息发布于摩根大通在其即将推出的代币化平台Kinexys Fund Flow上完成首次交易之后,该平台计划于2026年启动,并将代币化私人信贷和房地产等资产。

背景介绍

传统银行系统在跨境支付方面面临速度慢、成本高和操作复杂等挑战。区块链技术和代币化提供了潜在的解决方案,通过实现资产的即时、24/7链上转移来提高效率和透明度。 在全球范围内,各大金融机构正积极探索代币化存款和现实世界资产(RWA)的潜力。国际清算银行(BIS)202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至少三分之一的商业银行已经启动、试点或研究了代币化存款。这表明银行业对利用区块链技术优化支付和资产管理有着强烈意愿。

深度 AI 洞察

传统金融机构为何急于主导代币化存款领域?这仅仅是技术升级吗? - 表面上是效率和成本的驱动,但深层动机在于规避监管不确定性并重新控制数字货币生态系统。银行主导的存款代币受现有金融监管框架约束,比去中心化稳定币更容易获得监管机构的接受。这使得它们能够在不引入“影子银行”风险的情况下,将自身的核心业务(存款)扩展到区块链领域,从而巩固其在数字经济中的中介地位。 - 这也是对数字货币对传统金融潜在颠覆的防御性策略。通过推出自己的代币化存款,银行可以防止其客户流向非银行发行的稳定币,并确保它们在未来数字支付基础设施中的中心地位,尤其是在央行数字货币(CBDC)发展尚不明朗的背景下。 这种跨银行互操作性框架,对于巩固现有金融体系的霸权有何战略意义? - 该框架旨在建立“行业标准”,这不仅仅是技术整合,更是权力整合。通过摩根大通和星展银行等全球巨头的合作,它们试图将代币化金融的规则和技术协议锁定在其控制之下。这可能形成一个由少数大型银行主导的“围墙花园”,限制新兴金融科技公司和更去中心化解决方案的竞争,从而强化现有金融体系的中心化和主导地位。 - 这种“许可链”与“公共链”的模糊界限,可能允许银行在享受区块链技术优势的同时,维持对数据流和交易参与者的严格控制,这与去中心化精神相悖。它实际上是将区块链的效率优势内化,同时外部化其去中心化的挑战,以服务于现有金融体系的利益。 考虑到美国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这些全球银行主导的代币化行动会带来什么潜在的国际金融影响? - 尽管技术中立,但全球主要银行推动的代币化支付体系可能间接服务于美国及其盟友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影响力。如果此类框架成为全球标准,那么与这些银行有深度关联的经济体将在数字贸易和支付中占据优势。特朗普政府虽然对加密货币持谨慎态度,但对任何能巩固美元霸权或美国金融机构全球领导地位的创新,都可能采取务实支持的态度。 - 然而,这种由私营银行而非主权国家驱动的全球标准,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各国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紧迫性或设计主导权。它为全球贸易和结算提供了一个由私人部门主导的、与现有美元体系兼容的替代方案,这可能符合美国维持其金融霸权而非通过CBDC重新分配权力的长期战略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