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美国农民推动增加对华大豆销售,尽管特朗普贸易战持续

全球
来源: CNBC发布时间: 2025/11/11 08:20:19 (北京时间)
美国农业
大豆出口
中美贸易战
特朗普政府
中国农产品采购
China Lens: U.S. Soybean Farmers make pitch to China

新闻要点

美国农民正努力恢复对中国的核心大豆销售,尽管特朗普总统的贸易战仍在持续。 在特朗普总统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于釜山会晤后,中国虽然取消了对部分农产品加征的报复性关税,但仍对美国大豆维持13%的关税。白宫声称,中国将在2025年底前购买1200万吨大豆,并在未来三年每年购买2500万吨,但这仍低于中国2024年购买的近2700万吨,且中方尚未证实这些数字。 伊利诺伊州大豆农民斯科特·加夫纳(Scott Gaffner)表示,他的农场通常将40%的大豆出口到中国,但今年这一数字为零。美国大豆出口协会首席执行官吉姆·萨特(Jim Sutter)对贸易关系的“一帆风顺”持不确定态度。上海美国商会会长郑艺(Eric Zheng)指出,美中关系虽已稳定,但结构性差异依然存在。尽管面临挑战,一些美国农民,如加夫纳,在近期收到一份大豆销售订单后仍保持乐观。

背景介绍

自特朗普政府第一任期以来,美国和中国之间持续的贸易战对全球供应链和特定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美国农业部门,特别是大豆种植者,遭受了最直接的冲击。中国曾是美国大豆最大的买家,但贸易紧张局势导致中国对美国大豆征收报复性关税,并积极转向巴西和阿根廷等其他供应国,以实现供应链多元化。 在2025年,特朗普总统再次当选,意味着其“美国优先”的贸易政策可能将继续甚至升级。在此背景下,美国农民面临着维持关键出口市场和适应不断变化的全球贸易格局的持续压力,而中国则在寻求减少对单一供应来源的依赖,以增强其粮食安全和战略自主性。

深度 AI 洞察

中国部分恢复大豆采购的真正战略动机是什么?这仅仅是缓解贸易压力的权宜之计,还是更深层次战略调整的一部分? 答案:中国恢复大豆采购并非单纯的经济行为,而是多重战略考量的结果。 - 短期维稳与政治表态:在与特朗普政府持续的贸易摩擦中,采购农产品是向美国示好、稳定双边关系最直接且成本相对较低的方式。这有助于为更复杂的结构性谈判争取时间和空间,同时避免贸易战进一步升级导致更广泛的经济冲击。 - 需求与库存管理:尽管中国努力实现大豆进口多元化,但国内对饲料和食用油的需求依然巨大。在其他供应国(如巴西)可能面临产季或物流限制时,美国大豆仍是重要的补充来源,尤其是在库存较低或需要紧急补充的情况下。 - 议价能力与供应链韧性:通过保持与美国的部分贸易往来,中国可以维持一定的议价能力,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导致价格被动。同时,这也有助于其在构建多元化供应链的过程中,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和韧性,以应对潜在的供应中断风险。 考虑到中国长期寻求大豆供应多元化,未来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地位将如何演变?对巴西、阿根廷等竞争对手有何影响? 答案: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地位将持续面临结构性挑战。 - 战略性多元化不可逆:中国对大豆供应多元化的追求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组成部分,不会因短期采购协议而改变。巴西和阿根廷等南美国家将继续是中国大豆进口的主要增量来源,甚至可能通过投资港口和物流设施,进一步巩固其供应地位。 - 美国市场份额的结构性侵蚀:即使短期内有采购回升,美国大豆失去的市场份额也很难完全恢复。中国将倾向于通过长期合同和战略投资,锁定来自非美国来源的稳定供应,将美国视为一个重要的、但不再是主导性的补充供应方。 - 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重塑:这种转变将促使全球大豆贸易格局的长期重塑,可能导致国际大豆价格的波动模式发生变化,并可能刺激巴西等国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和出口能力,从而加剧全球大豆市场的竞争。 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如何影响美国农业股的投资前景?投资者应如何评估农业公司的风险与机会? 答案: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给美国农业股带来了持续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周期性波动。 - 风险暴露与政策依赖:农业股(例如农机制造商、农产品贸易商)将继续高度暴露于中美贸易关系的波动。任何关税的反复或采购承诺的不确定性都可能迅速影响公司盈利,使其投资前景极度依赖于政府的贸易谈判进展和补贴政策。 - 供应链调整与成本压力:长期来看,即使有政府补贴,贸易中断也会迫使农业公司调整供应链,寻找替代市场或增加国内储存,这可能带来额外的运营成本和效率损失。投资者需要评估公司在市场多元化和成本控制方面的能力。 - 投资策略转向防御与多元化: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需要更审慎地评估纯粹依赖出口市场的农业公司。更具韧性的投资可能会转向那些拥有多元化产品线、更强内需市场或具备创新技术(如精准农业)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公司。同时,关注那些能够从全球粮食安全和新兴市场需求增长中受益的非美国农业公司,可能提供更好的风险调整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