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本田面临来自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更大威胁,而非关税或芯片短缺

亚洲(不含大中华区和日本)
来源: 路透社发布时间: 2025/11/10 22:32:20 (北京时间)
本田
电动汽车
中国电动汽车
东南亚市场
汽车行业竞争
The Honda logo is displayed on the engine of HondaJet Elite II at the Honda booth during a press day of the Japan Mobility Show 2025 at Tokyo Big Sight in Tokyo, Japan, October 29, 2025. REUTERS/Manami Yamada/File Photo Purchase Licensing Rights, opens new tab

新闻要点

本田汽车下调了其年度运营利润预期五分之一,主要原因是电动汽车的一次性成本、荷兰Nexperia芯片短缺以及美国关税影响,尽管关税影响低于最初预期。然而,公司面临更深层次的长期挑战是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日益激烈的竞争。 本田股价周一因此下跌4.7%。公司此前以为可以保护其在除中国以外的亚洲业务免受冲击,但这一假设已不再成立。在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本田的零售销量大幅下滑,公司被迫通过激励和降价来应对,导致利润空间受挤压。 本田本财年在亚洲(包括中国)的汽车销售预期已从109万辆降至92.5万辆,其中在除中国以外的亚洲地区销量预计减少7.5万辆。鉴于中国国内电动汽车价格战激烈,比亚迪等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正积极向海外扩张,这尤其在东南亚市场对日本汽车制造商构成严峻挑战。 为应对困境,本田正将印度定位为其计划中一款电动汽车的生产和出口基地。公司汽车部门连续第三个季度出现运营亏损,而摩托车部门则实现创纪录利润,分析师呼吁拆分业务。此外,由于Nexperia芯片短缺,本田还被迫削减了全球生产目标。

背景介绍

本田汽车是日本第二大汽车制造商,长期以来在东南亚汽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然而,近年来全球汽车行业正经历向电动汽车的重大转型,且供应链持续面临芯片短缺等挑战。 与此同时,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国内价格战促使比亚迪等中国电动汽车巨头积极寻求海外扩张,特别是进军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此外,美国特朗普政府延续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也对全球汽车制造商的成本结构产生影响。新闻中提及的荷兰Nexperia公司,原为中国闻泰科技旗下,近期被荷兰政府接管,这增加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不确定性。

深度 AI 洞察

本田在东南亚的挣扎对传统汽车制造商对抗中国电动汽车的竞争格局有何启示? - 这揭示了一个根本性的市场结构转变: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凭借成本优势、快速迭代能力和政府支持,在曾经由日本品牌主导的新兴市场发起颠覆性攻势。 - 本田的困境表明,传统燃油车市场的品牌忠诚度和分销网络优势,在电动化浪潮和价格战面前变得脆弱,尤其是在对价格敏感的东南亚市场。 - 传统的“护城河”正在被快速且成本效益高的电动化产品所侵蚀,迫使日本制造商必须加速本地化生产、调整定价策略,并重新思考产品线以应对。 美国关税和Nexperia芯片问题,加上中国电动汽车的扩张,将如何迫使日本汽车制造商重新评估其超越产品开发的战略? - 这些外部压力将加速日本汽车制造商的战略调整,从单纯关注技术和质量转向更注重成本效率、供应链韧性和区域化生产。 - Nexperia芯片供应受政治干预的案例,凸显了全球供应链去风险化和多元化的紧迫性,可能促使日本企业寻求更多非中国/非西方控制的供应链替代方案。 - 面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强势,日本制造商可能被迫形成新的合资企业或联盟,以共享研发成本、分摊市场风险,甚至考虑剥离非核心或亏损业务(如本田汽车部门)。 中国电动汽车在东南亚等关键新兴市场的主导地位,以及日本制造商潜在转向印度,会带来怎样的长期地缘政治和经济影响? - 中国电动汽车在东南亚的崛起,将加深该地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可能增强中国在该地区的技术和经济影响力,这在地缘政治上具有重要意义。 - 日本制造商将印度作为新的生产和出口基地,反映了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趋势,即企业寻求在“友岸”或“近岸”国家建立生产能力,以降低地缘政治风险和供应链中断的可能性。 - 这种市场和生产基地的转移,可能加速形成“中国+”或“印度+”的区域供应链生态系统,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布局和贸易流向产生深远影响,并可能加剧不同地缘政治阵营间的经济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