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的“咽喉要道”在哪里,如何克服?

新闻要点
安联贸易公司预测,受关税影响和主要航线拥堵,2026年全球贸易增长将放缓0.6%。尽管2025年上半年全球贸易额增长了5000亿美元,但各国仍在寻求新的经济路径,以应对地缘政治、保护主义加剧以及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带来的快速且不可预测的变化。 安联贸易报告指出,2026年和2027年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年增长率预计将分别降至0.6%和1.8%,低于2025年迄今的2%,这凸显了贸易战的滞后影响和现有贸易基础设施的局限性。 报告强调,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是全球50%至60%商品贸易的“传统”航线中的高风险“咽喉要道”,它们面临拥堵和冗余度不足的挑战。安联经济研究主管Ana Boata指出,疫情前油价是集装箱运价主要驱动因素,而现在地缘政治已占据主导地位。亚洲和欧洲的枢纽面临政治或气候冲击,美洲的可靠性高但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运力紧张,中东和南部非洲的中间枢纽则易受政治和环境压力影响。
背景介绍
全球贸易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受地缘政治紧张、大国竞争加剧以及“美国优先”等保护主义政策影响,供应链韧性而非纯粹效率成为首要考量。特朗普总统的政策倾向于国内制造业和战略产业保护,可能导致关税壁垒进一步升高,并鼓励企业将生产线迁回本土或友岸国家。 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水和风暴,正日益影响关键贸易航线和港口运营,增加了物流成本和延误风险。全球主要经济体正在重新评估其贸易战略,以应对这些复杂且相互关联的挑战,寻求多元化供应链和更具韧性的交通基础设施,例如“中间走廊”等替代路线的探索。
深度 AI 洞察
在当前特朗普政府的保护主义政策下,全球贸易“咽喉要道”的战略意义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 这些“咽喉要道”不再仅仅是物流效率的瓶颈,更成为地缘政治博弈中的战略筹码。例如,控制或扰乱苏伊士或巴拿马运河的通行能力,可能被用作对贸易伙伴施压的工具,或作为对抗特定联盟的手段,尤其是在美国寻求重塑全球贸易格局的背景下。 - 投资者需要重新评估依赖单一或少数关键航线的企业的风险敞口。对航运公司、物流提供商以及严重依赖全球供应链的制造商而言,其运营成本和时间表的不确定性将显著增加。这可能促使更多企业投资区域化供应链或提升库存水平,以对冲此类风险。 面对贸易增长放缓和“咽喉要道”的脆弱性,各国和企业正在探索的“新经济路径”能够有效缓解现有问题吗?其投资机会何在? - “新经济路径”主要体现为供应链的多元化、区域化和近岸化,以及对替代运输走廊的投资,如中亚走廊或北极航道(尽管后者受气候限制)。这些路径旨在绕开传统“咽喉要道”的风险,但往往伴随着更高的成本和更长的建立周期。 - 投资机会存在于:1) 替代物流基础设施的开发,包括新的港口、铁路网络和仓储设施;2) 能够提供端到端供应链韧性解决方案的技术公司(如AI驱动的物流优化、风险管理平台);3) 在地缘政治稳定区域具备生产能力或能够实现近岸外包的制造业企业;4) 专注于区域内贸易和经济一体化的基金或公司。 气候变化对全球贸易枢纽的影响日益加剧,这会如何改变基础设施投资的优先级和保险业的风险模型? - 气候变化将迫使基础设施投资者优先考虑气候韧性项目,例如加固港口防洪设施、建设耐受极端天气的运输网络,以及投资可再生能源以减少碳足迹和运营风险。传统上以效率为导向的投资模式将转向韧性与可持续性并重。 - 保险业将面临更高的赔付风险和更复杂的模型调整。气候相关的贸易中断(如风暴导致港口关闭、干旱影响内河航运)将成为常态,这可能导致贸易信用保险、货物运输保险的保费上涨,并促使保险公司开发新的风险评估工具和产品,例如基于气候风险的动态定价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