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电缆是人工智能建设和互联网的关键组成部分——投资正蓬勃发展

新闻要点
国际数据和语音通话流量的95%以上通过近百万英里的海底通信电缆传输。这些电缆对政府通信、金融交易和互联网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巨头竞相开发计算密集型人工智能模型并连接其日益增长的数据中心网络,对海底电缆的需求激增。预计2025年至2027年期间,新海底电缆项目的投资将达到约130亿美元,几乎是2022年至2024年投资额的两倍。 Meta、亚马逊、谷歌和微软等大型科技公司正在大力投资自有海底电缆项目,以支持其云计算和AI基础设施。例如,Meta的“沃特沃斯项目”将连接五大洲,亚马逊也宣布了其首个全资海底电缆项目“Fastnet”。 尽管大部分电缆损坏是由于意外,但专家指出,近期疑似蓄意破坏事件显著增加,尤其是在波罗的海和台湾周边地区,这与俄罗斯与乌克兰以及中国与台湾之间的紧张局势升级有关。北约已启动“波罗的海哨兵”行动以保护关键水下基础设施。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也收紧了外国公司建设连接美国的电缆的规定,以应对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安全威胁,并禁止使用华为、中兴等公司的设备。
背景介绍
海底通信电缆是全球互联网和数据传输的骨干,承载着95%以上的国际数据和语音流量。自1850年第一条商业电报海底电缆铺设以来,技术已从同轴电缆发展到光纤电缆,极大地提升了传输容量和速度。 过去十年,Meta、谷歌、亚马逊等“网络规模”公司已成为海底电缆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目前占据约50%的市场份额。这些公司直接投资于基础设施,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数据中心互联和人工智能发展需求,从而降低对传统电信运营商的依赖。 然而,这种关键基础设施的脆弱性也日益凸显。电缆损坏可能导致国家范围内的互联网中断,影响金融交易和基本通信。近期,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特别是美国与中国、俄罗斯与乌克兰以及中国与台湾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了对蓄意破坏海底电缆的担忧。
深度 AI 洞察
大型科技公司直接投资海底电缆的真实战略动机是什么?这仅仅是为了满足AI的数据需求,还是有更深层次的竞争和控制考量? - 除了满足AI和数据中心互联的显性需求外,大型科技公司的直接投资反映了对其核心基础设施的端到端控制需求。这不仅能确保带宽、降低延迟,还能优化成本结构,并减少对第三方供应商的依赖,从而增强其在云计算和AI领域的竞争优势。 - 这也是一种供应链韧性策略,通过拥有和运营自己的电缆,公司可以更好地管理风险,尤其是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避免因第三方中断导致的服务降级。 - 此外,这可能还是一种防御性策略,防止竞争对手通过控制关键基础设施来获取优势,或在未来对数据传输施加不必要的限制。 美国FCC收紧对海底电缆建设的监管,以及大型科技公司避免与中国供应商合作,将如何重塑全球数字基础设施格局? - 这将加速全球数字基础设施的“去耦合”进程,形成以美国及其盟友为中心的西方网络,以及可能由中国主导的另一套网络。这种分裂不仅是物理上的,更是技术标准和数据流向上的。 - 这种政策将导致供应链的进一步本地化和多元化,增加西方电缆制造商和安装商(如阿尔卡特海底网络)的市场份额,但可能也导致建设成本上升和部署速度减慢。 - 从长远看,这可能导致互联网的碎片化,不同区域的用户访问特定内容和服务的效率可能受到影响,数据主权和数据流动将成为更加复杂的地缘政治议题。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下,海底电缆的“军事化”风险对投资者意味着什么? - 运营风险和保险成本增加: 无论是意外还是蓄意破坏,电缆中断的风险都在上升,这将直接增加运营公司的维修成本、保险费用,甚至可能影响服务合同的履行。 - 关键基础设施公司的估值分化: 那些拥有更强韧性、更多冗余路径,或受到政府/军事保护的电缆资产将获得更高的估值溢价,而位于高风险区域或依赖单一路径的资产则面临更大折价。 - 国防与安全行业的机会: 针对海底基础设施的保护、监测和修复技术的需求将大幅增长,相关国防承包商、海洋技术公司和网络安全公司可能迎来新的增长点。 - 数据主权和本地化趋势加强: 各国政府将更倾向于建设完全由本国或盟友控制的电缆,以确保国家数据安全,这可能催生更多区域性的电缆项目,并改变数据中心的选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