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加倍投入“超大规模”计算基础设施计划,以应对人工智能需求增长

新闻要点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泳铭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表示,公司将继续投资于超大规模计算基础设施,以赋能人工智能时代。吴泳铭强调,满足AI行业的需求需要超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全栈技术积累,并指出阿里巴巴设想的“超级AI云”将能够支持这种需求。 阿里巴巴此前已拨出3800亿元人民币(约合530亿美元)用于未来三年的AI基础设施支出,并计划为满足AI行业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增加这一资本支出。此举也反映了中国在半导体和AI领域加强技术自给自足的努力,这与国家下一个五年规划相契合。吴泳铭还重申,世界正迈向通用人工智能(AGI),并最终将发展到超级人工智能(ASI)。
背景介绍
阿里巴巴集团是中国领先的科技巨头,其云计算部门阿里云是中国最大的云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全球主要参与者。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大力投资于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全球正处于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对高性能计算能力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长。同时,在全球地缘政治背景下,尤其是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内,中国面临着加强技术自主可控的紧迫性,特别是在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以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阿里巴巴的这一最新举措,既是对市场需求的响应,也是对国家战略的支撑。
深度 AI 洞察
Q: 阿里巴巴为何在已有巨额承诺后,仍选择进一步加码超大规模AI基础设施投资?其深层战略考量是什么? - 抢占AI时代核心基础设施制高点: 表面上是响应市场需求,但更深层是意图在通用人工智能(AGI)和超级人工智能(ASI)浪潮到来前,通过构建行业最全面的“超级AI云”,成为中国乃至全球AI算力的核心提供者,从而锁定未来AI应用生态。 - 国家技术自主战略的执行者: 在美国特朗普政府持续施压中国科技企业、限制高端芯片获取的背景下,阿里巴巴的投入不仅是商业行为,更是响应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号召的关键一步,旨在通过大规模自建形成技术壁垒与韧性。 - 强化阿里云的市场领导地位与生态护城河: 巨大的资本投入将提升阿里云在AI时代的竞争力,吸引更多开发者和企业在其平台上构建AI应用,从而巩固其市场份额,并构建难以被其他国内竞争对手(如华为云、腾讯云)轻易超越的生态系统优势。 Q: 在特朗普总统第二个任期内,中美科技竞争升级是否会显著影响阿里巴巴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 供应链风险加剧: 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可能进一步收紧,影响阿里巴巴获取最先进AI芯片和相关设备的能力,从而增加其“超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和技术挑战。 - 技术替代与自主研发压力: 外部限制将迫使阿里巴巴投入更多资源进行国产替代和自主研发,这可能在短期内影响效率和性能,但长期看有助于构建更具韧性的本土供应链。 - 国际市场拓展受阻: 持续紧张的局势可能影响阿里巴巴云服务在国际市场的拓展,尤其是在对数据安全和主权敏感的地区,可能面临更严格的审查和限制。 Q: 如此大规模的资本开支,对阿里巴巴未来的财务表现和股东价值有何潜在影响? - 短期盈利能力承压: 巨额的资本投入意味着高额的折旧和运营成本,可能在短期内对阿里巴巴的利润率造成压力,尤其是在AI基础设施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的情况下。 - 长期增长潜力与市场份额: 尽管短期承压,但如果这些投资成功转化为领先的AI服务和解决方案,将为阿里巴巴在未来十年创造巨大的增长空间,巩固其在数字经济中的核心地位,从而驱动长期股东价值增长。 - 竞争风险与投资回报不确定性: AI领域竞争激烈且技术迭代迅速,如果投资未能及时转化为市场领先的产品和服务,或面临更强大的竞争对手,可能导致投资回报不及预期,从而影响市场对公司估值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