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Palantir 刚刚揭示了英伟达最大的弱点,这一弱点应在11月19日全面显现

北美
来源: 莫特利富尔发布时间: 2025/11/06 18:20:17 (北京时间)
Palantir Technologies
英伟达
人工智能
估值泡沫
GPU市场竞争
Image source: Getty Images.

新闻要点

文章指出,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热潮中,Palantir 和英伟达的股价在过去三年中经历显著上涨,英伟达市值已突破5万亿美元。然而,Palantir 最近的财报虽然超出预期,但由于其高达152倍的市销率(P/S),股价在财报发布后仍下跌了近8%,市值蒸发390亿美元,这表明任何业绩增长都难以支撑其过高的估值。

背景介绍

人工智能(AI)在过去三年中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其潜在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5.7万亿美元。Palantir 和英伟达作为AI领域的关键参与者,股价均大幅飙升,Palantir 自2022年底以来上涨2,870%,英伟达上涨1,260%,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 Palantir 以其独特的Gotham和Foundry操作系统而闻名,其中Gotham服务于政府部门,Foundry服务于企业,两项业务均缺乏大规模竞争。英伟达则凭借其在AI加速数据中心GPU市场超过90%的份额以及CUDA软件平台,确立了其在AI硬件领域的领导地位,并计划每年推出新的GPU芯片。

深度 AI 洞察

Palantir的估值修正是否预示着AI泡沫破裂的开始,而不仅仅是单一公司的回调? - Palantir的股价在超出预期的财报后大幅下跌,主要原因是其市销率高达152倍,远超历史“泡沫”股31-43倍的上限。这表明市场对AI股的过高期望已达到临界点,即便是强劲业绩也无法支撑极端估值。 - 历史上,互联网、基因组解码等新兴技术趋势都经历过早期泡沫破裂。AI可能并非例外,Palantir的案例可能是更广泛的AI板块估值调整的先行指标。 - 英伟达虽然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和约31倍的市销率,但其估值仍处于历史泡沫区间的上限,并高度依赖数据中心业务(占营收90%)。若AI市场整体预期被修正,英伟达将面临巨大风险,其业绩的积极表现可能不足以抵消估值下修的压力。 英伟达的护城河是否足够深以抵御客户自研芯片的威胁? - 英伟达确实拥有CUDA软件平台和每年推出新一代GPU芯片的强大技术优势。但文章指出,其主要客户正在内部开发AI-GPU,这些自研芯片更便宜且易于获取,即便计算能力略逊,也能缓解英伟达芯片的稀缺性,从而削弱英伟达的定价权和毛利率。 - 长期来看,大型客户的自研能力将直接侵蚀英伟达的核心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尤其是在AI技术逐渐普及和成熟的背景下,客户更倾向于成本效益和供应链自主可控。 - 这不仅仅是技术竞争,更是生态系统控制权的争夺。英伟达的CUDA生态系统虽强大,但若客户转向内部解决方案,其生态壁垒将面临挑战。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应如何重新评估AI领域的投资策略? - 投资者应从过度关注增长转向关注可持续盈利能力和合理估值。Palantir的案例警示,即使是高增长公司,也无法永远脱离估值基本面。 - 对AI硬件和软件公司进行深入的竞争分析,识别那些拥有真正不可替代技术且能有效抵御客户自研或替代方案的公司。英伟达的GPU优势仍存,但其护城河正在受到内部自研芯片的考验。 - 鉴于AI板块的潜在泡沫风险,部分资金可能转向更具防御性或估值更合理的板块,或寻找那些能从AI技术实际应用中受益,但本身估值并未被AI热潮过度推高的“卖铲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