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瑟·海耶斯和Bitwise首席投资官对比特币跌破10万美元仍持看涨态度
新闻要点
比特币近期跌破10万美元,创下自6月以来的新低,引发了加密投资者担忧。然而,两位知名市场人士对比特币的未来走向持乐观态度。 Bitwise首席投资官马特·霍根认为,此次下跌反映了散户的“最大程度投降”,而非更深层次崩盘的开始。他指出,杠杆爆仓和加密原生散户市场情绪极度低迷,但机构投资者和金融顾问仍对配置加密资产感到兴奋。霍根预计,一旦散户抛售结束,机构需求可能推动价格走高,比特币年末有望达到12.5万至13万美元的新高。 与此同时,前BitMEX首席执行官亚瑟·海耶斯指出,结构性流动性是下一轮上涨的关键驱动力。他在一篇论文中表示,美国政府日益依赖债务发行,最终将迫使美联储扩大资产负债表,即通过其常设回购工具进行“隐性量化宽松”,从而向金融系统提供现金以支持国债融资。海耶斯相信,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增长将增加美元流动性,从而推高比特币及其他加密货币的价格,重新点燃比特币牛市。 然而,也有悲观声音。Mosaic Asset和交易资源The Kobeissi Letter表示,比特币在10月6日创下历史新高后下跌超过20%,已正式进入熊市。一些交易员警告称,加密货币价格可能进一步下跌,若10万美元区域未能守住,可能重新测试9.2万美元的CME缺口。
背景介绍
比特币在2024年经历了显著的价格波动,并在2025年11月跌破10万美元,创下数月新低。加密货币市场以其高波动性著称,价格剧烈波动是常态,并常伴随散户投资者情绪的剧烈变化。 文章提及的“量化宽松”(QE)是一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通过购买政府债券等金融资产来增加货币供应,以刺激经济。美联储的“常设回购工具”(Standing Repo Facility)允许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将抵押品(如国债)出售给美联储,以换取隔夜资金,从而向金融系统注入流动性。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国债发行规模近年来持续扩大,对美联储在维持市场流动性方面的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深度 AI 洞察
美联储的“隐性量化宽松”如何在特朗普执政下演变,以及其对美元和比特币的深层影响是什么? - 在2025年特朗普连任背景下,其政府可能继续推行大规模财政支出政策,导致美国国债发行量持续高企。这将增加美联储通过“常设回购工具”提供流动性的压力,使“隐性量化宽松”成为支持财政政策的必要手段,而非单纯的货币政策工具。 - 这种流动性注入,即便不是传统的QE,仍将增加美元在金融体系内的供应,从而可能削弱美元的长期购买力。对于比特币而言,这被视为一种“美元流动性积极”的信号,因为它强化了比特币作为对冲法定货币贬值和系统性风险的替代资产叙事。 - 然而,这种操作也可能引发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质疑,并可能在未来某个时点加剧通胀压力,迫使美联储在支持财政和控制通胀之间做出艰难选择,这可能为比特币带来额外的波动性。 除了散户投降和机构需求,驱动比特币价格长期走势的关键结构性因素还有哪些? - 监管成熟度与机构产品: 随着现货比特币ETF等受监管产品的推出,比特币的投资渠道变得更加主流和便捷,这降低了机构投资者进入的门槛,并可能带来更稳定、更持续的资金流入。监管清晰度的提升对市场成熟至关重要。 - 宏观经济环境: 尽管有“隐性量化宽松”的预期,但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高利率环境的持续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都可能抑制风险资产的需求。比特币作为一种高风险资产,其表现仍会受到更广泛宏观经济趋势的影响。 - 技术创新与生态系统发展: 比特币网络的持续升级(如Taproot、闪电网络),以及其在DeFi、NFT等更广泛加密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将决定其长期实用性和吸引力。技术层面的突破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是其价值增长的内在驱动力。 面对牛市预测,投资者应警惕哪些被忽视的风险和潜在的负面催化剂? - “隐性量化宽松”的限度与反噬: 尽管亚瑟·海耶斯预测“隐性量化宽松”,但美联储可能在通胀压力过大或政治阻力增强时削减其操作规模。此外,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和“隐性QE”可能导致美元信心危机,引发更广泛的市场动荡,届时即便是比特币也难以独善其身。 - 机构需求的不确定性: 霍根的乐观预期基于机构需求的涌入,但机构资金往往更为谨慎,且可能在市场出现重大负面事件(如监管收紧、安全漏洞或宏观经济恶化)时迅速撤离。机构资金并非单向流入,其风险规避行为可能导致更剧烈的价格调整。 - 全球监管趋严的风险: 虽然美国在批准ETF方面有所进展,但全球范围内对于加密货币的监管仍存在不确定性,尤其是在洗钱、恐怖主义融资和消费者保护等方面。任何主要国家或国际组织出台的严厉监管措施都可能对加密市场造成冲击,甚至引发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