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安世半导体事件余波:中荷芯片风波再燃欧盟对外投资辩论

欧洲
来源: 南华早报发布时间: 2025/11/05 17:32:16 (北京时间)
安世半导体
闻泰科技
欧盟
荷兰
中国投资
半导体
地缘政治风险
安世半导体事件余波:中荷芯片风波再燃欧盟对外投资辩论

新闻要点

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援引1952年法律,于9月30日从中国所有者手中接管了总部位于荷兰的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此举在中荷之间引发了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并进一步加剧了欧盟内部关于外国投资的辩论。 北京对此回应,对在中国工厂完成的安世半导体芯片实施出口管制。尽管欧盟委员会介入协调,避免了半导体供应中断的“最坏情况”,但此次争端促使欧洲各国重新审视外国投资,尤其是来自中国的投资。分析师指出,鉴于美国施压和中国对关键供应链的控制,附带损害的风险日益突出。 专家认为,目前局势部分源于过去几十年欧洲国家(包括荷兰)对外资审查政策的宽松。安世半导体在2019年被中国闻泰科技收购,这笔交易曾创下中国海外半导体收购的纪录,使闻泰科技从低端电子产品生产商转型为全球半导体巨头。

背景介绍

安世半导体事件发生在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加剧的背景下,尤其是美国和中国在技术霸权和供应链控制方面的激烈竞争。美国特朗普政府一直致力于限制中国获取先进半导体技术,并鼓励盟友采取类似措施,以维护国家安全和技术优势。 欧盟成员国在过去对外资审查机制方面存在差异,一些国家政策较为宽松,使得中国企业能够大量投资欧洲高科技资产。此次事件凸显了欧盟在平衡开放市场原则与国家安全及经济主权之间的内在矛盾,特别是在关键技术领域。

深度 AI 洞察

此次扣押安世半导体事件的深层驱动因素是什么? - 表面上是国家安全担忧,但深层次反映了欧盟在美中科技竞争中,面对华盛顿施压,被迫采取更明确的立场。 - 荷兰此举可能是在向美国特朗普政府发出信号,表明其在关键技术领域愿意承担风险,以维护西方联盟的统一战线。 - 这也是欧盟内部对“战略自主”日益增长的呼声的具体体现,即减少对单一外部供应链或投资来源的依赖,尤其是在半导体等关键产业。 这对未来中国在欧洲的投资以及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意味着什么? - 中国企业在欧洲关键技术领域的并购将面临更严格的审查,交易批准难度显著增加,投资环境恶化。 - 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去风险化”或“友岸外包”趋势将加速,欧洲企业可能被迫重新评估其对中国制造环节的依赖。 - 可能会促使中国进一步加大本土半导体产业投资,以减少对西方技术的依赖,从而加剧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两极分化。 投资者应如何评估欧洲半导体行业的风险与机遇? - 长期来看,欧洲本土半导体制造商和设备供应商可能受益于“回流”或“近岸外包”政策,获得更多政府支持和本土订单。 - 然而,与中国市场深度绑定或依赖中国供应链的欧洲企业将面临更高的运营风险和合规成本,股价可能承压。 - 投资者应密切关注欧盟各国新的投资审查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以及由此引发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对特定企业的具体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