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大众汽车将与地平线机器人合作开发中国智能汽车芯片

大中华区
来源: 路透社发布时间: 2025/11/05 17:32:18 (北京时间)
大众汽车
地平线机器人
智能驾驶芯片
电动汽车
中国市场
Volkswagen automobile logos are seen during the New York International Auto Show Press Preview in New York City, U.S., April 16, 2025. REUTERS/Shannon Stapleton Purchase Licensing Rights, opens new tab

新闻要点

大众汽车宣布,其与中国地平线机器人成立的合资公司酷睿程(CARIZON)将为大众下一代中国市场车型开发首款车载自研智能驾驶芯片。这款芯片的单芯片算力将达到约500至700万亿次每秒(TOPS),预计在未来三到五年内推出。 大众汽车强调此举将深化其“在中国,为中国”的研发能力,但未明确该芯片是否会用于销往中国以外的车辆。此举是大众提升在华产品竞争力、追赶中国本土竞争对手战略的一部分。 大众汽车2024年在中国市场的年销量已从2018年超过400万辆的峰值降至275万辆,并于2023年将中国最畅销品牌的头衔拱手让给了比亚迪。该芯片将采用3-4纳米制程节点制造,大众计划将其部署在第三代中国电气架构(CEA)中,预计到2030年,80%的大众集团在华销售汽车将采用CEA。

背景介绍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电动汽车(EV)和智能汽车技术的全球领导者。近年来,以比亚迪、蔚来、小鹏等为代表的中国本土品牌凭借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的快速迭代和成本优势,对传统国际汽车巨头构成了巨大挑战。大众汽车曾是中国市场长期以来的领导者,但在智能电动车转型方面相对滞后,导致市场份额和竞争力有所下滑。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大众汽车一直在积极调整其在华战略,包括加强本土研发、与中国科技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地平线机器人是中国领先的智能驾驶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而酷睿程是大众汽车集团旗下软件公司CARIAD与地平线机器人于2022年成立的合资企业,专注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开发。

深度 AI 洞察

在当前全球科技脱钩背景下,大众汽车“在中国,为中国”的芯片开发策略有何深层战略考量? - 规避地缘政治风险:随着中美科技竞争加剧,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汽车制造商若过度依赖单一外部供应链,将面临重大风险。大众在华本土化芯片研发,能有效对冲潜在的供应链中断和技术壁垒。 - 确保市场适应性与竞争力:中国智能汽车市场对本土化功能和用户体验有独特偏好。与地平线机器人合作开发,确保芯片设计能深度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 - 知识产权与技术主导权:通过合资公司开发自研芯片,大众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核心智能驾驶技术的知识产权,减少对第三方供应商的依赖,并为未来全球市场应用积累经验,尽管目前强调“仅限中国”。 此次自研芯片项目对大众汽车在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场的长期竞争地位有何重要意义? - 差异化与成本控制:智能驾驶芯片是智能汽车的“大脑”。自研芯片有助于大众在硬件层面实现差异化,并可能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利润率。 - 加速技术迭代与整合:拥有自己的芯片开发能力,大众能更紧密地整合软件与硬件,加速智能驾驶功能的开发和优化,克服过去依赖外部供应商导致的迭代速度慢、集成度低的问题。 - 品牌形象重塑:在智能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市场,拥有本土化、高性能的自研芯片,有助于大众重塑其科技领先的品牌形象,吸引年轻一代的中国消费者。 这一本土化芯片开发趋势对全球汽车和半导体供应链将产生怎样的广泛影响? - 供应链区域化加速:大众在华自研芯片,预示着汽车核心零部件供应链的区域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强。这将促使其他跨国汽车制造商考虑类似的本土化策略,以应对市场需求和地缘政治压力。 - 对传统汽车芯片供应商的挑战:此举对英伟达、高通等传统汽车芯片供应商构成了直接挑战,它们可能面临市场份额被挤压的风险,需要加快适应区域化和定制化需求。 - 新的合作与并购机会:为实现本土化开发,汽车制造商与当地芯片设计公司、晶圆代工厂之间的合资、合作乃至并购活动可能增多,从而重塑汽车半导体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