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随着中国在“贸易战2.0”中坚守阵线,人民币也随之保持稳定

大中华区
来源: 南华早报发布时间: 2025/11/05 20:59:17 (北京时间)
人民币汇率
中美贸易战
中国金融政策
货币韧性
特朗普政府
随着中国在“贸易战2.0”中坚守阵线,人民币也随之保持稳定

新闻要点

本轮中美贸易冲突中,人民币展现出更强的韧性,贬值幅度极小,并在海外使用频率更高。这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发起的贸易战形成鲜明对比,当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2019年跌破7,引发了关于北京可能允许货币贬值以缓解关税影响的猜测。 随着特朗普总统连任并在2025年开启“贸易战2.0”,市场担忧人民币会重蹈覆辙,但事实并非如此。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保持稳定,甚至多次走强。与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期间约14.5%的贬值相比,本轮人民币顶住了贬值压力。 安联贸易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Francoise Huang指出,人民币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确实比十年前更强,这得益于一系列使其更加市场化并扩大资本账户开放的改革。尽管全球和美国政策环境与上次贸易战时大相径庭,但离岸人民币今年以来已兑美元升值约3%,显示出其显著的韧性。

背景介绍

自2018年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以来,中美两国长期处于贸易紧张状态。在第一次贸易战期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大幅贬值,并在2019年跌破关键的“7”关口,引发了市场对中国可能将货币作为贸易战工具的担忧。 随着特朗普总统在2024年连任并于2025年开启第二个任期,他迅速推出了被称为“贸易战2.0”的新一轮“对等关税”政策,几乎针对所有美国贸易伙伴。这一举动再次引发了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可能面临贬值压力的关注,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持续存在的背景下。

深度 AI 洞察

中国在“贸易战2.0”中维持人民币稳定的战略考量是什么? - 与第一次贸易战时期相比,中国经济结构和国际地位已发生变化,维持汇率稳定能增强国际市场信心,吸引外资,并避免被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这在当前全球供应链重塑背景下尤为重要。 - 稳定的人民币汇率有助于控制输入性通胀,尤其是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的环境下,这对于中国经济的内部稳定至关重要。 - 鉴于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长期战略,汇率稳定是关键基石,能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中的吸引力,降低对美元的依赖。 人民币的韧性对投资者有何深层启示? - 人民币的稳定,即便面对关税压力,也可能反映出中国经济管理部门对汇率市场化改革的信心和控制力,这可能降低人民币单边大幅贬值的风险,为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投资者提供更强的确定性。 - 这种韧性表明,虽然贸易冲突持续,但中国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其他结构性改革或财政政策来应对外部冲击,而非依赖货币贬值,这可能预示着中国政策制定者在应对外部压力时策略的演变。 - 鉴于人民币在全球贸易中的使用频率增加,以及中国资本账户的逐步开放,人民币可能正向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储备货币过渡,这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新的资产配置考量,尤其是在分散美元风险方面。 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在何种程度上促成了人民币的当前表现,而非像第一次贸易战那样导致其贬值? - “对等关税”的广泛性可能削弱了其对人民币汇率的直接冲击。当关税针对所有贸易伙伴时,市场对某一特定国家货币贬值的预期会分散,而非像仅针对中国时那样集中。这可能使得人民币免受过度关注和投机性卖压。 - 市场可能已经消化了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并对“贸易战2.0”的潜在影响有了更充分的预期。央行和市场参与者可能已为此类政策冲击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从而能够更有效地管理汇率波动。 - 中国在过去几年中实施的汇率市场化改革,加上资本账户的逐步开放,增强了人民币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这些内部因素的强化,使得外部政策压力在影响汇率时不再像过去那样单一和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