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观点 | 中国与东盟如何确保升级后的协议真正实现双赢

亚洲(不含大中华区和日本)
来源: 南华早报发布时间: 2025/11/05 21:20:18 (北京时间)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
东南亚经济一体化
基础设施投资
地缘经济
美国贸易政策
观点 | 中国与东盟如何确保升级后的协议真正实现双赢

新闻要点

中国与东盟在上月举行的东盟峰会上升级了自由贸易协定,重点关注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和小企业支持。中国总理李强将此协议置于东盟国家面临“更大发展挑战”的背景之下,并间接批评了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政府对该地区施加的“不公平关税”。 此次峰会的另一个亮点是东帝汶的正式加入,该国是中国、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的重要经贸伙伴。表面上看,中方与东盟关系前景光明,自2020年以来东盟一直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从2006年的1600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近1万亿美元。中方在东盟大陆国家(如缅甸、柬埔寨、老挝)和海洋国家(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投资涵盖铁路、港口、天然气管道和能源电网等。 然而,文章指出,尽管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在泰国设立了首个海外工厂,上汽通用五菱也在当地建立了合作关系,显示出供应链深度融合,但东盟国家政界人士、商业精英和青年学生普遍认为中国的崛起是一把“双刃剑”。

背景介绍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FTA)已进行升级,旨在深化双方在环境、产品标准和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的合作。此举正值东盟国家面临外部贸易压力之际,特别是来自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包括其对地区经济体施加的“不公平关税”。 东盟自2020年起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显著增长,到2024年已接近1万亿美元。中国在东盟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广泛且深入,涵盖能源、交通等关键领域,促进了区域互联互通。此次升级协议及新成员东帝汶的加入,反映了该地区持续的经济整合与战略调整。

深度 AI 洞察

该升级协议的真正战略动机是什么,超越了表面上的经济合作? - 尽管协议表面上侧重于环境和产品标准,但其核心在于巩固中国在东南亚日益增长的经济影响力,并作为对抗美国在特朗普总统任期内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战略性对冲。 - 通过深化与东盟的经济联系,中国旨在创建一个更具凝聚力的区域经济集团,从而增强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韧性,并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尤其是在美国及其盟友试图“去风险化”供应链的背景下。 - 提及东盟国家面临“不公平关税”是对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的直接批评,旨在将中国定位为更可靠、更公平的地区经济伙伴,从而削弱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双刃剑”的感知对中国在该地区的长期投资回报意味着什么? - “双刃剑”的感知表明,尽管中国投资带来经济增长和基础设施发展,但也伴随着对主权、债务可持续性和潜在经济依赖的担忧。这可能导致更严格的审查,甚至未来对中国投资设限,从而增加中国在该地区投资的政治和监管风险。 - 这种复杂的情绪可能促使东盟国家奉行“对冲”战略,即在与中国保持经济关系的同时,也寻求与美国、日本、欧盟等其他主要经济体建立更强的联系,以避免过度依赖,这可能会稀释中国投资的独家优势和长期回报。 -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评估中国在东盟的长期项目时,必须考虑潜在的民粹主义逆风、更严格的本地内容要求以及地缘政治竞争加剧带来的监管不确定性。 特朗普连任后,美国对东南亚的策略将如何演变,以及这如何影响中方与东盟的动态? - 在特朗普总统连任后,预计美国将继续其“美国优先”的贸易政策,可能对包括东盟在内的更多国家实施关税或贸易限制,这反而会进一步推动东盟深化与中国的经济一体化。 - 然而,美国也可能通过安全协议和选择性投资(如“蓝点网络”)来加强其在东南亚的战略存在,以平衡中国的经济影响力。这种双轨策略将迫使东盟国家在经济利益和地缘政治结盟之间进行更复杂的平衡。 - 投资者应预见到中美在东南亚地区影响力的竞争将加剧,这可能导致该地区出现更多“选边站”的压力,并可能影响供应链的重组和特定行业(如技术和关键基础设施)的投资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