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摩根士丹利警告市场可能出现回调:“事物有涨有跌”

新闻要点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警告投资者,全球股市在经历了2025年的强劲上涨后,未来12至24个月内可能面临10%至20%的回调。尽管近期市场因人工智能相关的收益、降息预期、中美关系缓和以及美元走软而屡创新高,两大投行CEO仍认为这种回调是长期牛市的正常特征。 高盛CEO大卫·所罗门指出,10%至15%的回调在积极市场周期中也经常发生,不应改变投资者对长期资本配置的根本信念。摩根士丹利CEO泰德·皮克也表示,投资者应欢迎周期性回调,将其视为健康的进展而非危机信号。两大机构还指出,在未来几年中,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日本和印度,在贸易协议、公司治理改革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的推动下,将是投资的亮点。
背景介绍
2025年,全球股市经历了一轮由人工智能热潮、市场对降息的预期、以及中美紧张局势缓解等因素推动的强劲上涨,主要股指屡创新高,包括美国股指、日本日经225指数、韩国Kospi指数,以及中国上证综合指数达到十年来的最高水平。在此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发出潜在大幅调整的警告,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和英格兰银行行长安德鲁·贝利也对股市估值过高表达了担忧。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连任及其政府在贸易和地缘政治方面的策略,可能促成了中美关系的缓和,进而对全球市场情绪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对中国股市。这种宏观背景为市场分析师评估未来走向提供了基础。
深度 AI 洞察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为何在市场大涨时发出回调警告?这仅仅是常规的市场周期提示,还是另有深层战略考量? - 表面上看,这是大型投行在市场过热时发出的标准风险提示,旨在管理客户预期并强调长期投资的重要性。这符合其作为市场稳定器的角色。 - 然而,这可能也反映了对全球流动性未来走向的微妙考量。尽管市场预期降息,但通胀黏性和地缘政治风险可能限制央行宽松的力度和速度。在当前特朗普政府执政下,财政政策可能更加扩张,这可能对通胀和利率路径造成不确定性。 - 此外,提及亚洲尤其是中国为“亮点”,可能是在为客户进行区域性资产再配置提供策略指引,尤其是在中美贸易紧张关系缓和,以及中国在AI、电动汽车和生物技术领域展现出增长潜力的情况下。这可能是在“去风险化”叙事下,对中国市场进行一次谨慎的重新评估和引导。 在中美关系缓和的背景下,大型投行对亚洲(特别是中国)的看好,是否意味着全球资本配置策略的重大转变? - 确实,这暗示着资本配置策略可能正在进行微妙调整。在过去几年“脱钩”和“去风险化”的论调下,对中国市场的直接看好相对较少。此次声明可能表明,在特朗普政府寻求与中国达成某种形式的“贸易协议”后,部分市场参与者认为地缘政治风险有所下降,至少在经济层面。 - 高盛强调中国是“最大和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摩根士丹利则指出中国在AI、EV和生物技术领域的潜力,这反映出对中国经济基本面和特定行业增长潜力的再认可。 - 这种转变并非完全放弃西方市场,而是寻求在亚洲,特别是在中国、日本、印度等不同增长叙事中,实现投资组合的多元化和优化。 本次警告对投资者应如何调整其投资组合提供了哪些非显而易见的启示? - 除了“保持投资”的常规建议外,此次警告的核心在于质量与估值的平衡。在潜在回调中,那些基本面强劲、估值合理或具有清晰增长路径的公司,将比炒作驱动的高估值资产更具韧性。 - 区域性多元化的策略被强调。对亚洲市场的看好,尤其是日本的公司治理改革和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投资者提供了在中国之外的替代增长故事。 - 长期而言,市场可能进入一个波动性更高、但局部机会依然存在的阶段。这意味着投资者需要更精细的资产筛选能力,而非仅仅依赖宏观趋势。同时,在特朗普执政下,贸易政策和产业补贴可能继续对特定行业和区域(如美国本土制造业)产生影响,需要投资者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