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将出售中国业务控股权予博裕资本,旨在实现快速增长
![Item 1 of 3 Customers sit in a Starbucks coffee shop in Beijing, China, November 4, 2025. REUTERS/Tingshu Wang [1/3]Customers sit in a Starbucks coffee shop in Beijing, China, November 4, 2025. REUTERS/Tingshu Wang Purchase Licensing Rights, opens new tab](/_next/image?url=https%3A%2F%2Fwww.reuters.com%2Fresizer%2Fv2%2F236AFE3VB5NNNHE4OSR7YPT7WY.jpg%3Fauth%3D2d7372ddc564cc08c8183962d79afa062e8923535aa55a970400519fb9f5d431%26width%3D1200%26quality%3D80&w=1920&q=75)
新闻要点
星巴克宣布将以40亿美元的价格向博裕资本出售其中国业务的控股权,这是近年来全球消费公司在中国最大规模的剥离之一。根据协议,博裕资本将持有新合资企业高达60%的股份,而星巴克将保留40%的股份,并继续授权其品牌和知识产权。此举旨在利用博裕的资金和本地专业知识,加速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增长,目标是将咖啡门店数量从目前的8,000家增至20,000家。 目前,星巴克在中国面临瑞幸咖啡和库迪咖啡等本土竞争对手的激烈价格战,后者提供远低于星巴克价格的产品。星巴克的市场份额已从2019年的34%降至去年的14%。虽然星巴克计划专注于其传统的“第三空间”体验,但也已开始调整部分非咖啡饮品价格并加速推出本地化产品。博裕资本有望协助星巴克在中国低线城市开设更多门店,并提高现有门店的成本效益。此前,麦当劳也曾通过类似方式出售其中国业务控股权,并被视为成功案例。
背景介绍
星巴克于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被认为是创建了中国咖啡文化的先驱。多年来,它在中国高端咖啡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将咖啡店打造为除了家庭和工作之外的“第三空间”。 然而,近年来,中国咖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瑞幸咖啡和库迪咖啡等本土品牌以其经济实惠的价格和便捷的取餐/外送模式迅速扩张,对星巴克构成了巨大挑战。这导致星巴克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大幅下滑。博裕资本是一家总部位于香港的私募股权公司,成立于2010年,以投资中国科技和消费领域知名,曾投资蜜雪冰城和SKP等公司。
深度 AI 洞察
星巴克为何选择此时出售控股权,这对外国品牌在华战略有何启示? - 星巴克此次出售控股权,反映了其对中国市场策略的重大调整,从直接控制转向品牌授权和本地化运营伙伴关系。鉴于中国咖啡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和消费者偏好的快速演变,尤其是在价格敏感度日益提升的环境下,外国巨头直接运营的成本和效率劣势日益凸显。 - 此举表明,仅靠品牌和“第三空间”体验已不足以应对本土品牌的快速下沉和价格战攻势。与博裕资本合作,允许星巴克利用后者的本地网络、运营效率和市场洞察力,以更轻资产、更灵活的方式实现规模扩张,同时减轻了直接管理日益复杂和竞争激烈市场的负担。 博裕资本的介入,除了资金,还能带来哪些深层价值?这对于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意味着什么? - 博裕资本作为深耕中国市场的私募股权公司,其价值远超单纯的资金注入。它能提供宝贵的本地化运营经验、供应链优化能力,以及在低线城市快速拓展的资源和渠道。文章提及博裕创始人与前领导人的家族联系,这暗示了其可能拥有深厚的政商关系网络,在市场准入、门店选址和政府关系处理上,能为星巴克带来显著优势,尤其是在日益复杂的中国营商环境中。 - 对于星巴克而言,这意味着它能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的“中国特色”,更有效地与本土生态系统融合,从而加速其在下沉市场的渗透,并可能通过博裕的投资组合公司(如蜜雪冰城)获得协同效应,优化产品组合和营销策略。 这项交易对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的品牌形象和投资者信心会产生何种影响? - 从短期看,出售控股权可能被市场解读为星巴克对中国市场前景的悲观,或至少是承认其独立运营模式在中国面临的巨大挑战,这可能暂时影响投资者信心。股价在消息公布后下跌3%已初步反映了这种担忧。 - 然而,从长远来看,若能成功实现门店扩张和盈利能力提升,此举可能被视为一个务实的战略决策,有助于星巴克优化资本配置,专注于核心竞争力。它向全球投资者传递了一个信号:在特定高增长但竞争激烈的市场,与强大的本地伙伴合作,可能是外国品牌继续成长并获取价值的最佳路径,甚至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全球化范式,而避免直接陷入消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