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利润飙升,就业消失:人工智能如何造就“两种经济”

北美
来源: Benzinga.com发布时间: 2025/11/04 00:12:09 (北京时间)
人工智能
劳动力市场
生产率
美联储
科技裁员
利润飙升,就业消失:人工智能如何造就“两种经济”

新闻要点

当前就业市场呈现出一种独特现象:企业利润和科技公司收益激增,但数万个高技能岗位却在悄然消失,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工智能而非营收放缓。亚马逊、Meta和Salesforce等公司已进行大规模裁员,明确将AI列为原因。 自2022年11月OpenAI推出ChatGPT以来,标普500指数与私营部门职位空缺之间的历史关联已瓦解。职位空缺急剧下降,而股市却因强劲的盈利增长和生产率提高而屡创新高,这凸显了“华尔街与主街”之间的分歧。 Alpine Macro首席全球策略师Chen Zhao指出,利润与就业脱钩已成为一种经济范围内的现象。自2020年以来,美国劳动生产率加速增长,部分原因是机器和算法承担了更多认知和重复性工作。劳动力萎缩(包括婴儿潮一代退休和特朗普政府的遣返行动)也导致劳动力参与率下降,使得在就业增长疲软的情况下失业率仅小幅上升至4.3%。 尽管生产率提高具有抗通胀作用,可能导致核心通胀降至美联储目标以下,但Zhao预计美联储将对降息保持谨慎。短期内,强劲产出与疲弱招聘的“无就业增长”可能限制美联储的宽松空间,但长期来看,若通胀低于目标且就业增长持续低迷,美联储可能被迫采取更激进的宽松政策。

背景介绍

在2025年,全球经济正经历一个由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所塑造的转型期。OpenAI于2022年11月发布的ChatGPT被广泛认为是这一变革的催化剂,开启了AI在各个行业应用的加速浪潮。 自新冠疫情以来,美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变化显著。劳动力参与率未能完全恢复,并自2024年初以来进一步下降。婴儿潮一代的大规模退休,加上特朗普政府在2024年11月连任后加强了每天3000人的无证移民遣返行动,使得劳动力供应进一步收紧。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当前在经济增长背景下,企业利润与就业增长脱钩的“无就业增长”现象。

深度 AI 洞察

当前“无就业增长”模式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它对长期经济结构意味着什么? - 核心驱动力是人工智能驱动的生产率提升与劳动力供应结构性收缩的结合。AI使得企业能够以更少的员工实现更高的产出和利润,而人口结构变化和移民政策收紧则限制了劳动力池的扩张。这表明经济增长不再必然伴随大规模就业创造。 - 长期来看,这预示着就业市场的分化将加剧。高技能、能够驾驭AI的劳动力将受益,而重复性、认知性工作岗位的工人将面临持续的自动化替代风险。这可能导致财富不平等加剧,并对传统宏观经济政策框架构成挑战。 美联储在应对“无就业增长”和通胀压力时,其政策传导机制和市场预期将如何演变? - 美联储面临的挑战在于,在生产率提高带来抗通胀效应的同时,核心通胀仍可能因其他因素(如租金粘性)保持高位。这种“无就业扩张”允许美联储在劳动力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仍有理由延迟降息,以避免通胀反弹的风险。 - 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可能过于乐观,美联储将优先考虑通胀目标而非就业增长。然而,如果长期通胀低于目标且就业增长持续停滞,美联储最终将被迫采取更激进的宽松政策,这可能在后期导致市场对风险资产的重新定价。 投资者应如何调整其投资策略以应对AI驱动的“两种经济”格局? - 投资者应侧重于AI技术栈的“赢家”,包括AI基础设施提供商(芯片、云计算)、AI软件及应用开发者,以及那些能够有效利用AI提升效率和利润的传统行业领导者。这些公司有望实现持续的盈利增长,即使在整体就业市场疲软的情况下。 - 同时,需警惕那些易受AI自动化冲击的行业和公司,特别是在劳动力密集型或重复性任务占比较高的领域。此外,考虑到潜在的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关注具有防御性特征的资产,如高质量债券,以及可能受益于政府为应对劳动力市场变化而推出新政策的领域,也是审慎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