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解释 | 中美贸易协定:双方都承诺了什么?

全球
来源: 南华早报发布时间: 2025/11/03 21:45:01 (北京时间)
中美贸易
稀土
农产品贸易
出口管制
特朗普政府
解释 | 中美贸易协定:双方都承诺了什么?

新闻要点

美国白宫近日发布了一份情况说明书,详细披露了上周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后达成的“历史性”贸易协议内容。此前,中国商务部也曾就该协议发表简短声明,但未提供具体细节。 根据白宫的情况说明书,中国承诺将为美国终端用户及其全球供应商签发稀土、镓、锗、锑和石墨的通用出口许可证,这实际上取消了中国在2025年4月和2022年10月实施的出口管制。此外,中国将暂停其近期宣布的稀土出口管制扩大计划一年。在农产品方面,中国同意在2025年最后两个月购买至少1200万吨美国大豆,并在未来三年内每年至少购买2500万吨。

背景介绍

中美两国在全球贸易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长期以来,两国间的贸易关系一直伴随着紧张和摩擦。自2025年年初以来,两国贸易摩擦再次加剧,特别是在战略性矿产和农产品领域。中国在2025年4月和2022年10月对稀土及相关关键矿物实施了出口管制,引发了美国及其盟友的担忧。 在特朗普总统再次执政的背景下,此次“历史性”协议的达成,被视为两国旨在缓解这些紧张局势、寻求稳定贸易关系的尝试。此前,美国一直呼吁中国开放市场并增加对美国农产品的采购,而中国则对美国的技术限制和关税措施表示不满。

深度 AI 洞察

此协议对关键矿产供应链的长期影响是什么? - 尽管中国承诺签发通用出口许可证并暂停稀土出口管制扩张,但这可能更多是战术性的姿态,而非根本性的政策转变。中国在全球稀土和关键矿产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依然稳固,短期放宽可能旨在缓和与特朗普政府的贸易冲突,争取其他领域的战略空间。投资者应审视美国及其盟友在自建供应链方面的进展,以评估这种“开放”的真实影响和可持续性。 - 长期来看,中国仍可能利用其在关键矿产领域的杠杆作用,在未来的地缘政治谈判中争取优势。因此,依赖中国关键矿产的全球高科技和国防工业仍面临潜在的供应风险,促使相关企业继续寻求多元化采购和本土化生产的解决方案。 中国大量采购美国大豆的背后逻辑是什么? - 中国承诺在未来三年内每年至少购买2500万吨美国大豆,这不仅是贸易平衡的姿态,也可能反映出中国在确保粮食安全和稳定国内通胀方面的现实需求。在特朗普政府执政下,农产品采购往往是贸易协议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以此作为对美国农业州的支持。 - 这种大规模的采购承诺可能对全球大豆市场价格和贸易流向产生显著影响,利好美国农业板块,但也可能挤压其他大豆出口国(如巴西和阿根廷)的市场份额。投资者应关注全球农产品价格波动以及相关期货市场。 在特朗普政府下,这项“历史性”协议的持久性如何? - 尽管协议被冠以“历史性”之名,但在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和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其持久性存在不确定性。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以其不可预测性和灵活性著称,协议的执行和未来走向可能受到地缘政治事件、国内政治压力或经济数据变化的影响。 - 投资者应将此协议视为一个阶段性的缓和,而非彻底的解决方案。美国可能会在协议执行过程中继续施压,寻求更多让步,尤其是在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市场准入等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上。因此,相关企业需为可能出现的政策反复和贸易摩擦的再度升级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