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0月份工厂活动放缓,不及预期,私营调查显示

新闻要点
雷丁狗(RatingDog)中国通用制造业PMI在10月份降至50.6,低于9月份的六个月高点51.2,也未达到路透社调查分析师预期的50.9。新出口订单以5月份以来最快的速度下降,受访者将其归因于“贸易不确定性上升”。 新业务和产出扩张速度均放缓,商业信心跌至六个月低点。然而,工厂就业指数自3月份以来首次扩张,达到2023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尽管私营调查数据高于50的荣枯线,但仍好于上周公布的官方PMI(49.0)。 在中美两国领导人在韩国会晤后达成贸易休战协议,稳定了局势。美国将芬太尼相关关税减半至10%,总税率降至约47%,以回应中国暂停稀土金属出口管制。美国暂停实施出口管制下的50%所有权“渗透规则”以及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条款调查。中国将终止针对英伟达和高通等美国芯片公司的反垄断和反倾销调查,并恢复采购美国大豆及其他农产品和能源产品。 高盛上周上调了中国2025年GDP增长预测至5%(此前为4.9%),2026年GDP增长预测至4.8%(此前为4.3%)。中国制造商已将出口市场多元化,对美国出口下降,但对东南亚、欧盟和非洲的出口大幅增长,抵消了这一影响。
背景介绍
中国制造业活动在2025年10月表现出放缓迹象,雷丁狗(RatingDog)PMI数据证实了这一点,尽管其表现优于官方数据,但未能达到市场预期。新出口订单的急剧下降是主要原因,这与中美之间持续的贸易紧张局势密切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两国总统在韩国达成了贸易休战协议,旨在稳定双边关系。根据协议,美国将降低部分中国商品的关税并暂停某些调查,而中国则暂停稀土出口管制,终止针对美国芯片公司的调查,并恢复采购美国农产品和能源产品。这一背景下的经济数据变化,显示出政策调整对市场预期的直接影响。
深度 AI 洞察
中美贸易休战是否能有效提振中国制造业信心和出口? - 短期内,休战协议无疑会带来积极情绪,高盛上调GDP预测即是明证。对美国芯片公司的调查终止和农产品采购恢复,对特定行业是直接利好。 - 然而,出口订单的持续疲软和企业信心跌至六个月低点,表明深层结构性问题和对未来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并未完全消除。中国制造商已积极将出口市场多元化,这可能预示他们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和信心正在战略性下降,而非仅仅是短期波动。 - 鉴于特朗普政府的贸易策略具有高度不可预测性,一次休战可能被视为暂时性缓解,而非长期解决方案,企业在做长期规划时仍会保持谨慎。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与房地产市场低迷将如何影响全球供应链和商品需求? -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和主要商品消费国,其经济放缓,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房地产)的收缩,将直接抑制全球对工业原材料、能源和机械设备的需求。 - 对全球供应链而言,中国制造商的出口多元化策略,虽然部分抵消了对美出口的下降,但整体需求的疲软可能导致全球产能过剩,进而影响商品价格。这可能对依赖中国需求的资源型国家和工业品供应商构成挑战。 - 长期来看,如果中国经济结构性转型持续,消费和服务业比重上升,而重工业和房地产投资下降,将重塑全球贸易格局和商品需求结构。 在当前地缘政治背景下,中国暂停稀土出口管制和终止对美国芯片公司的调查有何战略考量? - 中国暂停稀土出口管制和终止对美国芯片公司的调查,看似是回应美国关税减免和调查暂停,但深层考量可能在于争取战略空间和稳定。在工厂活动放缓、出口承压的背景下,避免贸易战进一步升级,对内稳定经济,对外争取喘息,符合中国当前利益。 - 此外,此举也可能旨在缓和与美国在技术领域的紧张关系,为未来在关键技术(如AI、5G)领域的合作或竞争留下余地,而非一味对抗。这是一种务实的策略,即在必要时做出有限让步,以换取更广泛的战略利益,如避免全面脱钩,并为中国企业争取时间在全球范围内提升竞争力。 - 对于美国而言,特朗普政府在寻求特定利益(如芬太尼管控、农产品采购)的同时,也利用贸易工具施压,迫使中国在一些关键领域做出让步,这反映了其“交易式”外交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