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亚太市场涨跌互现,中国PMI数据公布在即

亚洲(不含大中华区和日本)
来源: 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发布时间: 2025/11/03 09:59:00 (北京时间)
中国经济
制造业PMI
亚太市场
澳大利亚储备银行
全球供应链
亚太市场涨跌互现,中国PMI数据公布在即

新闻要点

周一,亚太市场开盘涨跌互现,此前华尔街三大股指上周五均收高。 投资者正密切关注晚些时候公布的中国10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数据。路透社经济学家预计,RatingDog发布的PMI数据将录得50.9,略低于9月份的51.2。此前,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的官方PMI数据显示,10月份制造业活动萎缩至六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为49.0。 具体来看,香港恒生指数期货报25,975点,高于恒指上个交易日收盘价25,906.65点。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上涨1.04%,小型股科斯达克指数(Kosdaq)开盘上涨0.51%。澳大利亚S&P/ASX 200指数开盘下跌0.4%,该国央行今日开始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经济学家预计在第三季度通胀数据高于预期后,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将维持利率不变。日本市场因公共假日休市。

背景介绍

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是衡量制造业健康状况的关键经济指标,其中50是扩张与收缩的分界线。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其PMI数据对全球经济活动和供应链具有重要影响。官方PMI已显示制造业处于收缩状态,这加剧了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 澳大利亚储备银行(RBA)正面临着与全球许多主要央行类似的挑战,即在通胀压力和经济增长之间取得平衡。鉴于第三季度通胀数据高于预期,市场普遍预计RBA将维持现有利率,以评估先前紧缩政策的效果并等待更多数据。

深度 AI 洞察

中国制造业PMI疲软对亚太地区和全球供应链有何更深层次的影响? 中国制造业的放缓,由官方PMI的收缩和RatingDog预期PMI的下滑所证实,预示着国内和国际需求可能都在减弱。这可能导致: - 中国出口量减少,影响依赖中国市场需求的国家。 - 大宗商品价格面临进一步下行压力,影响澳大利亚等资源出口国。 - 随着全球需求放缓,区域内制造商之间的竞争加剧,可能导致价格战。 - 鉴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供应链多元化以摆脱对中国过度依赖的趋势将更加受到关注。 澳大利亚央行在通胀背景下维持利率不变的预期,对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路径意味着什么? 澳大利亚央行预计将维持利率不变,这反映出尽管通胀高企,但决策者可能需要时间评估先前紧缩政策的滞后效应,并避免过度紧缩导致经济衰退。这可能暗示: - 其他面临类似困境的央行,如欧洲央行或加拿大央行,也可能采取更为谨慎的“观望”态度,即使通胀依然顽固。 - 市场将更加关注各国央行对“软着陆”或“避免硬着陆”的追求,平衡通胀控制与经济稳定。 - 利率高企的持续时间可能比市场最初预期的更长,因为各国央行在确认通胀得到有效控制之前,会倾向于维持限制性立场。 考虑到美国股市在亚洲市场开盘前上涨,这种跨区域影响的长期韧性如何? 美国股市的强劲表现通常会为亚洲市场提供短期支撑,但这种影响的长期韧性正在受到考验。当前环境表明: - 尽管美国市场短期内表现积极,但亚洲市场面临着自身独特的结构性挑战,如中国经济的结构性放缓和区域内供应链的重塑。 - 这种“溢出效应”可能更多地体现在情绪和资金流上,而非根本性经济基本面。如果亚洲地区的基本面持续疲软,美国市场的积极情绪可能不足以长期支撑。 - 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和可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可能进一步削弱全球市场的互联互通性,使得美国市场的积极性传导至亚洲的效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