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英伟达深化与现代、三星、SK、Naver的AI合作 | TechCrunch

亚洲(不含大中华区和日本)
来源: TechCrunch发布时间: 2025/10/31 23:45:01 (北京时间)
英伟达
AI芯片
韩国
半导体制造
智能出行
AI基础设施
Nvidia logo on smart phone with GPU in the background.

新闻要点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时隔十五年首次访问韩国期间,宣布了深化与韩国主要科技公司(包括现代汽车、三星、SK和Naver)合作的新计划。在2025年APEC峰会期间,英伟达与韩国政府共同宣布扩大合作,以提升韩国的AI基础设施和实体AI能力。此举紧随美国与日韩签署技术协议,旨在深化在AI、半导体等新兴技术领域的战略合作。 韩国政府表示,将获得超过26万块英伟达最新GPU,以满足日益增长的AI需求。其中,5万块GPU将用于公共项目,其余20多万块将分配给三星、SK、现代汽车集团和Naver等公司,以推动AI驱动的制造创新和行业特定AI模型开发。具体合作包括:三星与英伟达共建AI超级工厂和HBM4下一代内存,并与韩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及ETRI共同开发AI-RAN。现代汽车与英伟达将聚焦自主出行、智能工厂和机器人技术,利用5万块英伟达Blackwell GPU建立AI研究中心。SK集团将与英伟达合作建设亚洲首个企业主导的制造AI云。Naver Cloud则将与英伟达合作开发连接物理和数字世界的下一代“实体AI”平台。

背景介绍

英伟达在AI芯片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其GPU产品是当前AI技术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计算力。近年来,英伟达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战略合作,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领导者地位,其市值已突破5万亿美元。 2025年,美国特朗普政府继续执政,其外交政策强调通过技术联盟加强与关键盟友的关系,尤其是在半导体和AI等战略性技术领域。近期,美国与日本和韩国签署了多项技术合作协议,旨在构建更具韧性的供应链并共同应对技术挑战。韩国作为全球半导体制造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枢纽,正大力投资提升其国家AI基础设施和竞争力,以期在全球AI竞赛中占据优势。

深度 AI 洞察

超越表面合作,英伟达全面深入韩国产业的真正战略动机是什么? - 英伟达此举不仅是简单的产品销售,更是通过深度整合其软件生态系统(如Omniverse)和硬件解决方案,实现对韩国关键产业的“生态锁定”。与三星、现代、SK和Naver等巨头合作,使其AI平台成为韩国制造业、移动出行、云计算和数字服务的基础设施,从而创造难以替代的竞争壁垒。 - 通过在全球第二大半导体生产国(韩国)建立“AI超级工厂”和HBM4等先进技术合作,英伟达旨在确保其未来AI芯片产能和供应链的韧性,并可能将其作为全球AI制造的示范基地,进一步巩固其在AI硬件标准制定上的话语权。 - 在特朗普政府强调技术联盟和供应链韧性的背景下,英伟达与韩国的深度合作也具有地缘政治意义,有助于强化美国主导的科技生态系统,并在AI领域形成对潜在竞争对手(如中国)的技术优势和壁垒。 美国-韩国在AI领域的深化合作将如何影响全球半导体和AI供应链格局,特别是在中美科技竞争的背景下? - 此次合作将进一步强化以美国技术为核心的全球AI供应链,推动关键技术(如AI芯片、HBM、AI-RAN)在盟友体系内的闭环发展。这可能导致非盟友国家在获取最先进AI技术和产品方面面临更大挑战,从而加速全球科技产业“两极化”的趋势。 - 韩国获得大量英伟达GPU并发展国家级AI基础设施,将显著提升其在全球AI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但也可能增加其对英伟达技术的依赖。这对于韩国国内半导体产业(如非存储芯片设计和制造)的自主创新能力,可能带来机遇(如技术转移)和挑战(如市场挤压)。 - 鉴于特朗普政府对华技术限制的延续,此举可能刺激中国在AI芯片和AI基础设施领域的本土化替代进程。中国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紧迫性来开发自主可控的AI硬件和软件堆栈,这可能在中长期内加速全球AI技术标准的多元化发展。 英伟达通过与韩国巨头的深度垂直整合,对其他AI硬件开发者和半导体公司有哪些次级投资影响? - 对于非英伟达的AI芯片开发者(如AMD、Intel或其他初创公司),这种深度整合意味着更大的竞争压力。英伟达不再仅仅提供芯片,而是提供“AI工厂”和“物理AI平台”等整体解决方案,这要求竞争对手也必须提供更全面的生态系统级服务,才能有效竞争。 - 对于韩国本土的半导体公司,尤其是存储芯片制造商(如SK海力士),与英伟达在HBM4等下一代内存上的合作是巨大的机遇,将确保其在AI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然而,对于其他试图进入AI芯片或AI基础设施领域的韩国公司,英伟达的强大存在可能限制其市场空间和发展速度。 - 此次合作凸显了AI和硬件融合的趋势,预示着未来AI领域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单一组件,而是向垂直整合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发展。投资者应关注那些能够提供完整AI堆栈(从芯片到软件、再到行业应用)的公司,或在特定垂直领域拥有不可替代专业知识的AI服务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