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CEO黄仁勋称AI已进入“良性循环”,并解释其含义

新闻要点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人工智能已进入“良性循环”,预示着该行业将持续增长。他在韩国APEC首席执行官峰会上指出,AI模型的大幅改进正吸引更多投资,这反过来又进一步提升了AI模型,从而带来更多利润和工厂建设。他强调,这种盈利能力是当前AI资本投资热潮的核心,并推动了全球资本支出快速增长。 黄仁勋将当前定义为计算新时代的开端,预计这是一个长达十年的建设周期。他认为AI将根本性地改变计算堆栈的每一个层面,并预计AI能够“工作”而不仅仅是作为工具,将重塑全球价值100万亿美元的产业。此前,英伟达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并宣布与三星合作,后者将部署5万块英伟达GPU以改进芯片制造。
背景介绍
当前,全球科技巨头正投入巨资建设与AI相关的基础设施。Meta、亚马逊、Alphabet和微软等公司预计在2025年合计投入超过3000亿美元用于AI技术和数据中心建设,并计划在2026年继续增加支出。 英伟达作为全球领先的AI芯片制造商,在AI硬件和软件生态系统中占据核心地位,其GPU产品是训练和部署大型AI模型的关键。该公司近期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凸显了市场对其在AI领域领导地位的强烈信心。
深度 AI 洞察
“良性循环”背后真正的驱动力是什么,以及它对竞争格局有何深层含义? - 黄仁勋强调的“利润”是核心。这意味着AI投资并非纯粹基于技术进步,而是建立在明确的商业回报和可预测的盈利模型之上。这种机制使得资金能够持续回流并再投资,形成自我强化的增长飞轮。 - 对竞争格局而言,这种利润驱动的良性循环将进一步巩固早期进入者和技术领导者的护城河。像英伟达这样已经占据关键基础设施地位的公司,将通过其盈利能力和技术迭代速度,持续拉大与追随者的差距,使得后来者难以通过烧钱模式实现超越。 黄仁勋提出的“十年建设周期”对投资者意味着什么,以及它如何影响风险评估? - “十年建设周期”表明AI并非短期炒作,而是类似于互联网或移动计算那样的长期基础设施转型。这为投资者提供了长期的增长视野,并暗示对AI基础设施和核心技术提供商的投资可能带来持续回报。 - 然而,长期建设周期也伴随着风险。技术迭代可能加速,导致现有投资快速贬值;地缘政治因素(如芯片出口管制)可能中断供应链;同时,随着AI被广泛部署,监管审查(如数据隐私、算法偏见)将趋严,可能影响部分应用场景的商业化进程。投资者需评估这些动态风险。 AI重塑“100万亿美元产业”的愿景,在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层面可能带来哪些更广泛的影响,尤其是在特朗普总统任期内? - 经济层面,AI的广泛应用将提高生产力,可能导致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结构性失业,但也催生新兴产业和就业机会。这种大规模的产业重塑将加速全球财富的重新分配,并可能加剧不同国家间的技术鸿沟。 - 地缘政治层面,AI技术的领先地位将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特朗普政府可能继续通过贸易保护、技术限制和鼓励本土创新等手段,确保美国在AI芯片和核心AI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AI的军事和监控应用也将成为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中的关键议题,可能加剧主要大国间的技术竞争和战略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