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以太坊多头被“爆仓”:特朗普与习近平会晤后价格下跌,清算额突破11亿美元

新闻要点
周四,比特币、以太坊及其他主要加密货币价格下跌,导致加密货币期货市场清算额超过11亿美元。其中,比特币清算额近5亿美元,以太坊超过2.5亿美元。 此次抛售发生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会晤后,市场认为此次会晤未能取得丰硕成果。同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暗示今年可能不会进一步降息,这与市场此前预期相悖。 比特币月初曾触及126,080美元的历史新高,但在市场消化这些“短期混合信号”后,目前已较峰值下跌约15%。分析师指出,市场此前普遍看涨,但未能获得预期的“绿色信号”,导致短线投资者调整头寸。
背景介绍
2025年,唐纳德·J·特朗普再次担任美国总统,其贸易政策,特别是针对中国的关税策略,对全球市场,尤其是风险资产,历来影响显著。本届政府的贸易谈判结果常常引发市场波动。 与此同时,美联储在过去两次会议中进行了降息,塑造了市场对低利率环境的预期。加密货币和股票等风险资产通常在此类环境中表现良好,因此任何关于利率政策的变动暗示都可能引发剧烈反应。 加密货币市场以其高度波动性和对宏观经济新闻的高度敏感性而闻名。投资者常常利用杠杆进行交易,这使得市场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容易出现大规模清算事件。
深度 AI 洞察
市场对政策模糊和外交成果不彰的强烈反应,揭示了投资者情绪和加密货币市场成熟度的哪些深层问题? - 市场对联储降息预期落空及中美会晤缺乏明确成果的剧烈反应,暴露出加密货币市场存在高度杠杆化和投机过度的现象。 - 投资者普遍看涨的“全面做多”仓位,使其在未能得到“绿色信号”时迅速平仓,引发连锁效应,表明市场情绪而非基本面主导。 - 尽管加密货币声称正在走向机构化,但其对宏观经济新闻和“风险偏好/风险规避”情绪的敏感度,仍远超传统成熟资产,显示其抗冲击能力仍显不足。 特朗普总统对华持续接触及其政府货币政策言论,如何影响全球投资者,尤其是在波动性资产类别中的风险感知? - 特朗普政府在贸易政策上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关税政策的反复,给市场带来了持续的政策风险和不可预测性,使得投资者对地缘政治前景保持警惕。 - 市场对美联储持续宽松货币政策的强烈预期,以及对任何收紧信号的敏感反应,凸显了货币政策在当前市场中的主导地位,特别是在风险资产定价方面。 - 中美会晤未能产生“具体结果或确定性”,加剧了市场对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担忧,促使资金从高风险资产流向避险资产,进一步放大市场波动。 考虑到“十月上涨”行情及随后的15%回调,比特币的价格发现机制及其作为避险或抗通胀资产的叙事,长期来看有何启示? - 比特币快速触及历史新高后又迅速回调,表明其价格发现仍主要受短期投机情绪和杠杆交易驱动,而非内生价值或广泛应用。 - 比特币与“风险资产”(如科技股)的高度相关性,与“数字黄金”或避险资产的叙事相悖,其作为独立对冲工具的有效性受到质疑。 - 比特币对利率政策的敏感性进一步削弱了其作为抗通胀工具的说法,因为传统上抗通胀资产应在利率上升环境中表现出韧性,而非受其压制。 - 尽管机构参与度可能增加,但加密货币市场仍未完全脱离宏观经济风向和流动性变化的影响,其长期走势仍需审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