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亿万富翁斯坦利·德鲁肯米勒清仓杜肯公司的英伟达和Palantir股份,转而大举投资这家万亿级人工智能(AI)股票

北美
来源: The Motley Fool发布时间: 2025/10/30 20:14:41 (北京时间)
斯坦利·德鲁肯米勒
英伟达
Palantir Technologies
微软
人工智能投资
估值纪律
投资组合策略
A brain with an AI chip inside and a ribbon cord attached to the bottom.

新闻要点

知名亿万富翁投资者斯坦利·德鲁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已完全清仓其家族理财室杜肯公司(Duquesne)在英伟达(Nvidia)和Palantir Technologies的持股。他曾是这两家公司的人工智能(AI)潜力早期发现者和大举投资者,但由于股价大幅上涨,认为估值过高,已于2024年末前全部出售。 德鲁肯米勒表示,市场已充分认识到他早期看到的AI趋势,导致英伟达的远期市盈率升至40倍以上,而Palantir更是高达287倍。尽管他从中获利丰厚,但他认为这些股票相对于未来的增长机会已变得昂贵。 然而,德鲁肯米勒并未完全退出AI领域,而是将资金转投至长期以来青睐的万亿级AI巨头微软(Microsoft)。他认为微软的Azure云平台及其AI服务增长强劲,2024年全年营收增长34%,超过750亿美元。同时,微软的企业软件业务持续提供现金流支持,且其远期市盈率相对稳定,相比英伟达和Palantir更具吸引力,是一个“绝对便宜货”。

背景介绍

斯坦利·德鲁肯米勒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宏观投资者,以其在识别重大市场趋势和果断的投资决策而闻名,尤其擅长在市场周期中把握时机。他曾是量子基金的首席投资官,并成功预测了包括互联网泡沫破裂在内的多次市场转向。 近年来,德鲁肯米勒是少数几位在2022年下半年便洞察到人工智能(AI)潜力并大举押注英伟达等公司的投资者之一。英伟达作为AI芯片市场的领导者,以及数据分析公司Palantir作为AI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在过去几年间股价均实现了爆炸式增长,成为AI牛市的代表。 随着AI热潮持续升温,这些公司的估值也水涨船高,引发了市场对“AI泡沫”的讨论。作为市场风向标的投资者,德鲁肯米勒的投资组合变动往往被视为对当前市场情绪和未来趋势的重要信号。

深度 AI 洞察

德鲁肯米勒的行动是否预示着AI投资周期的成熟以及对估值纪律的回归? 是的,他的清仓行为强烈暗示了这一点。德鲁肯米勒以其严格的估值纪律而闻名,即使是对于他看好的长期趋势。他出售英伟达和Palantir,并非因为不看好AI的长期前景,而是因为他认为市场对这些特定股票的估值已经“追上了他”,甚至可能超过了其内涵价值。这可能标志着AI投资从早期“不惜一切代价获取增长”的阶段,转向更注重基本面和盈利能力的成熟阶段。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提醒了即使在热门赛道中,估值仍然是决定投资回报的关键因素。 微软在云计算AI领域的持续增长对更广泛的科技格局和竞争动态有何战略意义? 微软Azure的强劲表现及其在AI服务中的领先地位,巩固了其作为云计算和企业AI基础设施核心提供商的地位。这具有多重战略意义: - 头部效应强化: 微软、亚马逊(AWS)和谷歌(GCP)等少数几家头部云服务提供商将进一步垄断企业级AI计算能力,成为AI时代的基础设施“水电煤”。 - 生态系统粘性: 微软将其AI能力深度整合到其广泛的企业软件生态系统(如Office 365、Dynamics)中,极大地增强了客户粘性,使得企业更难转向其他平台。 - 竞争护城河: 巨额的研发投入和数据中心建设成本构成了极高的进入壁垒,进一步拉大了与小型竞争对手的差距。 - 平台争夺: 微软通过与OpenAI的合作,以及其自身在模型和应用层的布局,正在积极争夺AI时代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平台地位。 德鲁肯米勒的投资转向会如何影响其他机构投资者在当前“AI泡沫”环境中的策略? 德鲁肯米勒的声誉和过往的成功记录,使其投资决策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他的转向可能会促使其他大型机构投资者重新审视其AI投资组合,尤其是那些在过去两年中已大幅上涨且估值高企的“纯AI”概念股。这可能导致: - 风险偏好调整: 投资者可能从高增长、高估值但盈利能力尚未完全证实的AI公司,转向更成熟、拥有多元化业务、现金流充裕且估值相对合理的科技巨头,这些巨头能够将AI技术有效整合到现有产品中。 - 估值审查加强: 对市盈率、市销率等传统估值指标的重视程度将提高,对“增长就是一切”的论调产生质疑。 - 资金流向变化: 部分资金可能会从“AI芯片”和“AI软件”的纯粹受益者,流向“AI赋能者”和“AI基础设施提供商”,特别是那些具备强大现有业务支撑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