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与习近平结束“精彩”会晤,预告“很快”达成贸易协议

新闻要点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举行了备受期待的会晤,双方就贸易、大豆和稀土问题做出了重要决定。这是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两人的首次面对面会谈,持续了约1小时40分钟。 特朗普宣布将芬太尼关税从20%降至10%,使中国出口至美国的芬太尼税率从57%降至47%。作为交换,中方承诺加大打击芬太尼贩运的力度,并重启对“大量”美国大豆和其他农产品的进口。此外,两国还在稀土和关键矿产方面达成协议,特朗普表示该协议将每年重新谈判。 关于英伟达(Nvidia)芯片的销售,特朗普表示已与习近平讨论,但明确指出不包括英伟达最新的Blackwell芯片。在被问及签署贸易协议时,特朗普表示“很快”,并称“没有太多主要障碍”。他还预告了明年4月访华的计划。会后,特朗普称此次会晤“精彩”,并打出了“12分(满分10分)”的高分。 会谈还广泛讨论了乌克兰问题,但未涉及台湾。习近平表示,中国的发展与特朗普的“让美国再次伟大”愿景相符,强调中美应成为伙伴和朋友,并准备好与特朗普合作,为两国关系奠定坚实基础。
背景介绍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于2024年11月成功连任美国总统,其第二任期于2025年1月开始。在他第一任期内,中美两国曾经历了一场旷日持久且影响深远的贸易战,对全球经济和供应链造成了显著冲击。尽管双方签署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但关税和技术限制仍是两国关系中的突出问题。 芬太尼问题一直是美中关系中的一个敏感点,美国长期以来呼吁中国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打击芬太尼贩运。同时,美国农产品(特别是大豆)对华出口是中国贸易报复措施的常见目标,而中国对稀土和关键矿产的全球主导地位也一直是美国及其盟友关注的战略焦点。此外,美国一直通过出口管制限制对华出售先进半导体技术,以遏制中国在人工智能和军事领域的发展,英伟达等公司因此受到影响。
深度 AI 洞察
此次会晤中的选择性关税减免和商品协议,对中美两国各自的国家战略意味着什么? 此次协议反映出两国在特定领域寻求务实且有限的“交易式”缓和,而非全面的战略调整。对于美国而言,芬太尼关税的降低可能被视为换取中国加强禁毒合作和重启农产品采购的筹码,旨在解决国内社会问题并支持农业州。对于中国而言,重启大豆和农产品进口有助于稳定国内供应和物价,而稀土协议的达成则可能是在特定框架下确保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同时避免更严厉的限制。 英伟达芯片销售讨论中明确排除Blackwell芯片,这如何体现了美中在科技竞争中的核心策略? - 这表明美国仍致力于维持其在尖端技术领域的绝对优势,尤其是在人工智能芯片等关键领域。 - 允许销售非Blackwell芯片,可能是在承认中国市场需求的同时,通过限制最先进技术来管理竞争,而非完全脱钩。 - 这种策略试图在经济利益(英伟达仍可向中国销售部分产品)和国家安全(防止中国获得下一代军事/AI技术)之间取得平衡,但无疑将促使中国加速自主研发更先进的芯片。 “很快”达成的贸易协议和未来的互访计划,对投资者而言是长期稳定的信号,还是短暂的策略性缓和? - 鉴于特朗普政府一贯的交易型外交风格,此次“很快”的贸易协议更可能是一种策略性缓和,旨在解决眼前最紧迫的经济和政治问题,而非根本性地改变两国关系的深层结构性矛盾。 - 互访计划表明双方都有意愿保持高层沟通,避免关系螺旋式恶化,这为市场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短期确定性。 - 然而,贸易协议的范围和执行细节仍是关键,且未解决的结构性问题(如知识产权、国有企业补贴、技术霸权)可能意味着未来的摩擦依然存在,投资者应警惕这种缓和的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