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星巴克扭亏为盈,近两年来首次实现销售增长

全球
来源: Invezz发布时间: 2025/10/30 20:28:20 (北京时间)
星巴克
同店销售额
餐饮零售
中国市场
企业转型
Starbucks beats sales estimates as turnaround strategy shows early success

新闻要点

星巴克公布其全球同店销售额在近两年内首次实现增长(1%),超出分析师预期0.3%的下降,表明其“回归星巴克”战略初见成效。美国同店销售额持平,较预期的0.9%下降有所改善,9月和10月呈现积极势头。 国际市场同店销售额健康增长3%,主要受客流量增加6%的推动。中国作为第二大市场,尽管面临激烈的本地竞争,同店销售额仍增长2%。星巴克已通过降价应对,并正在探索包括出售部分股权在内的战略选择,但预计仍将保留重要权益。 然而,重组成本影响了公司利润,调整后的每股收益为52美分,低于预期的56美分。由于关闭627家门店和裁员约900名非零售员工,净利润大幅下降至1.331亿美元。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尼科尔指出,客户体验改善(80%的门店服务时间低于4分钟)以及转向核心咖啡和创新营销策略,带动活跃的星巴克臻选会员增长了1%。首席财务官凯茜·史密斯警告称,业务转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背景介绍

在新闻发布之前,星巴克在过去近两年时间里面临着全球同店销售额持续下滑的困境,尤其是在其两大关键市场——美国和中国。在美国,公司一直在努力通过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来扭转颓势,推出了“回归星巴克”战略。 在中国市场,星巴克面临来自本地咖啡连锁店日益激烈的竞争,这些竞争对手通常以更低的价格提供产品,对星巴克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构成压力。这些挑战促使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略调整和成本控制。

深度 AI 洞察

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探索出售股权的真实动机是什么? - 表面看,是为了应对本地竞争和优化资源配置。但深层原因可能反映了星巴克对中国市场长期盈利前景的谨慎评估,而非仅仅是短期策略调整。出售股权可能旨在降低其在该市场的直接运营风险和资本投入,同时仍能通过持股分享潜在增长。 - 这也可能表明公司意识到,在激烈且快速变化的中国消费市场,引入本地合作伙伴能更好地适应本土化需求和竞争环境,尤其是在“价格战”背景下,可能需要更灵活的策略。 此次财报中全球同店销售增长,但在重组成本影响下每股收益不及预期,这预示着什么样的投资信号? - 这表明星巴克的“回归”战略在营收层面开始奏效,管理层在提升客户体验和运营效率方面取得初步进展,从而提振了市场信心。 - 然而,盈利能力的滞后和重组成本的巨大影响,暗示了转型过程的复杂性和高昂代价。投资者需要警惕,短期内利润压力可能持续,且未来增长的实现路径并非一帆风顺,可能伴随着持续的战略调整和投资。 “回归星巴克”战略的长期可持续性面临哪些潜在挑战? - 虽然策略聚焦于核心产品和客户体验,但其能否抵御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偏好和来自新型竞争对手(如精品咖啡品牌或提供差异化体验的新模式)的冲击仍是未知数。仅仅优化现有模式可能不足以应对市场颠覆性力量。 - 此外,美国市场同店销售额仅持平,表明核心市场复苏动力仍显温和。如果不能持续创新并有效扩大市场份额,一旦宏观经济环境恶化或消费者支出意愿下降,其增长势头可能再次面临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