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美联储再次降息,但鲍威尔对下次会议的放松政策提出质疑

北美
来源: 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发布时间: 2025/10/30 04:45:01 (北京时间)
美联储
利率政策
量化紧缩
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数据
US Federal Reserve Chair Jerome Powell speaks during a press conference at the end of a Monetary Policy Committee meeting in Washington, DC, on Oct. 29, 2025.

新闻要点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周三批准了连续第二次降息,将基准隔夜借贷利率降至3.75%-4%的区间。然而,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对12月份是否会再次降息表示怀疑,这令市场感到不安,导致交易员对12月降息的预期从90%降至67%。 此次利率决议以10-2的投票结果通过,其中特朗普总统任命的州长斯蒂芬·米兰倾向于更激进的降息,而堪萨斯城联储主席杰弗里·施密德则反对降息。此外,美联储宣布将于12月1日结束缩减资产购买(即量化紧缩,QT)的进程,该计划已使其资产负债表减少约2.3万亿美元。 尽管缺乏关键经济数据(政府暂停数据收集,仅公布了消费者价格指数),美联储仍决定降息。最近的CPI报告显示年通胀率为3%,部分受能源成本和特朗普关税相关项目推动。美联储在会后声明中承认了数据缺失带来的不确定性,并指出经济活动适度扩张,就业增长放缓,通胀仍处于“略微偏高”水平。

背景介绍

美联储肩负着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目标通胀率为2%)的双重任务。为应对此前通胀飙升,美联储曾实施了一系列激进加息。量化紧缩(QT)是美联储缩减其在疫情期间积累的庞大资产负债表的一种方式,通过允许到期债券不再投资来实现。此举旨在收紧金融条件。 当前美国经济面临通胀持续高于目标水平(CPI为3%)的挑战,同时就业增长显示放缓迹象。然而,由于政府暂停了多项关键经济数据报告,美联储在制定政策时缺乏全面的经济图景。值得注意的是,现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一直强烈呼吁美联储迅速降息。

深度 AI 洞察

美联储内部的分歧以及政治压力对未来货币政策意味着什么? 美联储内部在12月是否继续降息问题上存在“强烈分歧”,且特朗普任命的理事斯蒂芬·米兰再次投下异议票,主张更大幅度降息,这揭示了美联储决策过程正日益受到政治干预和内部争议的影响。 这可能导致: - 政策路径不确定性增加: 内部意见不一使得未来政策声明和指引可能更加模糊,增加市场对美联储未来行动的猜测。 - 独立性受损风险: 特朗普政府持续施压降息,以及其任命官员的异议,可能削弱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信心,使其在应对经济挑战时面临更大的信誉考验。 - 利率波动性加剧: 政策制定过程的政治化可能导致利率决策更具波动性,增加投资者对资产定价的难度。 在缺乏关键经济数据的情况下,美联储的决策如何影响市场信心和政策失误的风险? 在除CPI以外的大多数经济数据均被暂停发布的情况下,美联储降息并结束QT的举动,意味着其在“盲飞”状态下做出重大政策调整。这种做法可能产生深远影响: - 市场信心受损: 投资者可能质疑美联储决策的依据,认为其在不确定性下仓促行动,从而降低市场对经济前景的信心。 - 政策失误风险升高: 缺乏全面数据可能导致美联储对经济状况的判断出现偏差,从而采取不合时宜的政策,例如在通胀仍高企时过度放松,或在经济疲软时收紧过快。 - 资产泡沫风险: 如果在不充分了解经济基本面的情况下持续宽松,可能助长资产泡沫,尤其是在股市已屡创新高、由科技巨头推动的背景下。 美联储停止量化紧缩(QT)并可能重启购债对流动性和资产价格有何战略影响? 美联储决定于12月1日停止缩减资产负债表,并有分析师预测可能在2026年初重启购债以实现“有机增长”,这标志着货币政策从紧缩转向潜在的扩张,尽管利率仍在下降。 这可能意味着: - 市场流动性改善: 停止QT本身就意味着市场流动性不再减少,若未来重启购债,将直接向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利好风险资产。 - 支持资产价格: 充裕的流动性通常会支撑股票和债券价格,尤其是在美股牛市和大型科技股推动下。对冲基金和机构投资者可能会将此解读为美联储对市场提供“看跌期权”。 - 通胀压力上升: 在CPI已达3%的情况下,停止QT乃至重启购债,可能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迫使美联储未来再次采取更激进的紧缩措施,形成政策的循环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