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高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大胆押注或将最终摆脱对智能手机的依赖

全球
来源: Benzinga.com发布时间: 2025/10/29 18:45:00 (北京时间)
高通
英伟达
人工智能加速器
数据中心芯片
半导体多元化
高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大胆押注或将最终摆脱对智能手机的依赖

新闻要点

高通公司(Qualcomm Inc.)推出了全新的人工智能加速器芯片,标志着其正式进军快速增长的数据中心市场,这是该公司摆脱对智能手机业务依赖、实现收入多元化的关键一步,并旨在挑战英伟达(Nvidia)在人工智能计算领域的霸主地位。 美国银行重申了对高通的“买入”评级,目标价为200美元,理由是高通新发布的人工智能加速器芯片是其超越核心智能手机市场实现多元化的重要进展。尽管高通股价在消息公布后上涨11%,年初至今上涨22%,但仍落后于英伟达和超微半导体(AMD)等同行。 分析师指出,进军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市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由于初期仅有一项交易且需要时间证明技术执行力,预计2026年的近期上行空间有限。非GPU人工智能加速器市场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约1140亿美元,即使高通能获得5%的市场份额,也能贡献约55亿美元的收入,占其QCT(Qualcomm CDMA Technologies)部门销售额的14%。 目前高通的估值约为2026年预期市盈率的14.5倍,与专注于消费市场的半导体同行持平,但远低于英伟达和超微半导体等数据中心同行。美国银行认为,高通股价表现不佳的原因在于其对苹果和三星的高度依赖以及智能手机市场的疲软。

背景介绍

高通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的领导者,其大部分收入和利润依赖于向苹果(Apple)和三星(Samsung)等主要制造商销售智能手机处理器和基带芯片。 这种高度集中化的业务结构使其容易受到智能手机市场周期性波动以及主要客户自身芯片设计能力增强的影响。为应对这一挑战,高通一直在积极推行多元化战略,此前已在汽车和物联网(IoT)领域取得一定进展,并进行了一系列收购(如Alphawave)以增强其高速连接和计算能力。此次进军数据中心AI加速器市场是其多元化战略的最新且最重大的举措。

深度 AI 洞察

高通此次进军AI数据中心市场的实际战略意图和潜在挑战是什么? 此次进军并非仅仅为了多元化营收,更是对高通长期以来在移动AI和边缘计算领域技术积累的自然延伸和价值重估。其核心意图在于利用其在低功耗、高效能NPU设计上的优势,瞄准英伟达尚未完全覆盖的数据中心“长尾”市场,即那些不需要HBM(高带宽内存)的、更侧重推理而非训练的AI工作负载。然而,挑战在于: - 市场认知壁垒: 数据中心客户对高通作为“智能手机芯片公司”的认知根深蒂固,需要时间来建立在企业级硬件和软件生态系统中的信任。 - 生态系统之战: 英伟达的CUDA生态系统护城河极深,高通需要构建或融入一个强大的软件开发环境,才能吸引开发者和客户。 - 执行力风险: 即使技术可行,将移动芯片设计理念扩展到数据中心级别,并在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客户支持方面达到企业级标准,仍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和商业挑战。 美国银行对高通的200美元目标价是否充分反映了其AI数据中心战略的潜在颠覆性? 美国银行对高通的200美元目标价(基于15倍的2026年预期市盈率)显得相对保守,因为它似乎主要基于高通作为传统智能手机半导体公司的估值模式。这可能未能充分计入其AI数据中心战略的潜在上行空间,即如果高通能够成功抢占数据中心AI加速器市场份额,其估值逻辑可能会从“消费电子”转向“数据中心/企业级”,从而显著提升市盈率。 - 该目标价可能反映了市场对高通在数据中心领域实现技术执行和市场渗透的长期怀疑和不确定性,而非对其潜在成功的认可。 - 鉴于数据中心AI加速器市场的巨大规模和高估值,如果高通能证明其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力,即使是5%的市场份额也足以使其估值逻辑发生根本性转变,远超目前与消费类半导体同行对标的水平。因此,现有目标价可能低估了其“身份转变”带来的估值重估潜力。 高通的多元化战略对地缘政治背景下的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有何更深层次的含义? 在高通当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和技术自主的政策背景下,高通的多元化战略不仅仅是商业行为,也带有一定的国家战略意味。通过在AI数据中心领域挑战英伟达和超微半导体,高通有助于巩固美国在先进半导体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并促进国内技术生态系统的健康竞争。 - 此举强化了美国在全球AI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导地位,特别是在与中国等其他大国在AI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 - 同时,高通的多元化也可能促使其加强与台积电等晶圆代工厂的合作,进一步巩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美国设计与亚洲制造的现有格局,尽管美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本土晶圆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