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AMD、英伟达、博通总市值三年内飙升1000%——多头仍欲追高

Global
来源: Benzinga.com发布时间: 2025/10/29 00:45:00 (北京时间)
英伟达
AMD
博通
AI芯片
半导体
AMD、英伟达、博通总市值三年内飙升1000%——多头仍欲追高

新闻要点

在过去三年(2022年至2025年)中,英伟达(Nvidia)、AMD和博通(Broadcom)的总市值从约6000亿美元飙升至近6.8万亿美元,增长了1000%。I/O Fund首席科技分析师Beth Kindig强调了这一十倍的增长,而投资者对此泰然处之。 这三家公司已成为半导体革命的支柱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尽管估值远超历史水平和行业中位数(英伟达的远期市盈率为42.5倍,比行业中位数高出64%),但由于盈利增长超出预期,市场认为估值高企是合理的。机构投资者在2025年持续增加对半导体行业的敞口,押注AI支出仍处于早期阶段。华尔街分析师对这些股票仍持“买入”评级,预计英伟达、AMD和博通的股价分别有45%、13%和16%的上涨空间。市场普遍认为,只要AI需求持续增长,盈利最终将赶上股价,因此回调被视为买入机会。

背景介绍

2022年至2025年期间,全球科技行业经历了人工智能(AI)领域的爆发式增长,尤其是生成式AI和大型语言模型的飞速发展。这催生了对高性能计算芯片前所未有的需求,使得英伟达(Nvidia)作为AI图形处理器(GPU)的领导者地位得以巩固。AMD也通过其不断增长的GPU业务和CPU市场份额成为重要参与者,而博通(Broadcom)则在数据中心网络和定制芯片领域扮演关键角色。 在此期间,这三家公司被视为推动AI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力量。市场对AI未来增长的乐观预期,使得投资者愿意为这些公司的未来盈利能力支付高昂的估值溢价,即使其市盈率远超历史水平和行业平均水平。这种现象反映了市场对AI技术变革深远影响的共识,以及对这些核心硬件供应商持续增长潜力的信心。

深度 AI 洞察

当前的高估值是否可持续,或者是否预示着更大的市场泡沫? 当前的估值,尽管表面上看起来极高,但可能更多地反映了投资者对AI作为颠覆性技术长期增长潜力的共识,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泡沫。核心在于: - 基础设施性质: 英伟达、AMD和博通被视为AI基础设施的提供者,类似于早期互联网基础设施公司。这意味着它们的增长与AI生态系统本身的扩张紧密相连,而非某个特定应用的热潮。 - 盈利增长: 文章指出“盈利复合增长速度快于预期”,这表明高股价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际业绩的支撑。只要AI相关创新和应用持续驱动对计算力的需求,其盈利增长率就可能保持高位,从而逐步“消化”当前的高估值。 - 流动性与共识: 在低利率环境(尽管目前全球央行面临通胀压力,但市场对AI的长期投资偏好不变)和机构投资者高度共识下,大量资金涌入少数成长性龙头,可能导致估值在一段时间内脱离传统衡量标准。 除了AI需求,还有哪些因素可能支撑或挑战这些公司的持续增长? - 支撑因素: - 技术领先: 英伟达在AI芯片和CUDA生态系统上的主导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构筑了高进入壁垒。 - 多元化策略: 博通在网络和定制芯片领域的多元化使其能捕捉更广泛的数据中心需求。AMD通过服务器CPU和不断增长的AI GPU业务,成功拓宽了市场。 - 非AI应用: 除了AI,高性能计算在科学研究、图形渲染等领域的持续需求也为这些公司提供了稳定的基本盘。 - 挑战因素: - 竞争加剧: 谷歌、亚马逊等超大规模云服务商正在开发自己的AI芯片,可能削弱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Intel等老牌巨头的反扑也不容忽视。 - 地缘政治风险: 半导体产业链的全球化特性使其极易受到贸易政策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影响,尤其是在中美科技竞争背景下,唐纳德·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可能带来不确定性。 - 技术迭代速度: AI技术发展迅速,若这些公司未能及时推出更具竞争力的新产品,或现有产品被颠覆,将面临巨大风险。 投资者应如何评估当前市场情绪与基本面之间的平衡? 投资者应采取批判性而非盲目乐观的态度来评估: - 关注实际业绩与指引: 密切关注这些公司未来的营收增长率、利润率以及管理层的盈利指引。如果实际业绩开始放缓或低于预期,将是市场情绪可能逆转的信号。 - 竞争格局演变: 持续跟踪AI芯片领域的竞争态势,特别是云厂商自研芯片的进展,以及其他潜在竞争者的崛起。竞争加剧可能导致ASP(平均销售价格)承压。 - 宏观经济环境: 虽然AI是长期趋势,但宏观经济的波动(如利率政策收紧、经济衰退风险)仍可能对科技股的估值产生短期压力,尤其是在高估值背景下。 - 估值极限: 虽然“估值引力”暂时失效,但没有任何资产可以无限期地脱离基本面。投资者需警惕市场情绪过热可能带来的修正风险,并为潜在的回调做好准备。将每一次回调视为买入机会的策略,虽在牛市中有效,但在市场情绪逆转时可能面临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