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中国大豆进口激增,对美订单清零,南美洲从中获利

全球
来源: 南华早报发布时间: 2025/10/21 00:12:06 (北京时间)
中国
美国
大豆
贸易战
农业大宗商品
南美洲
中国大豆进口激增,对美订单清零,南美洲从中获利

新闻要点

最新海关数据显示,尽管中美贸易战升级,中国9月份对美国大豆的采购量为零,但大豆总进口量仍保持高位。作为全球最大的食品采购国,中国9月份共进口了1280万吨大豆,其中来自阿根廷的进口量显著增加,这得益于其短暂暂停了出口税。美国的缺席令美国农民担忧损失惨重,因为在中美贸易谈判陷入僵局之际,他们未能获得来自中国的订单。 作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准备,中国一直在增加对其他国家(主要是南美洲)的采购。9月份中国大豆总进口量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5%。巴西大豆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同比增长近30%,占中国9月份进口总量的85.5%。

背景介绍

大豆是中国畜牧业的关键作物,主要用于生产饲料,因此中国对大豆进口依赖度很高。美国曾是中国大豆的主要甚至最大的供应国。然而,自2018年以来,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持续升级,导致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包括大豆)征收报复性关税,并寻求替代供应源。唐纳德·J·特朗普总统执政期间,贸易战一直是两国关系中的核心议题,对全球农产品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深度 AI 洞察

中国为何在总进口量高企的情况下完全停止了对美国大豆的采购? 中国此举超越了简单的商业考量,反映出其深层次的战略意图和对贸易战的应对: - 供应链多元化与去风险化: 这是中国持续推进的“去美国化”战略的一部分,旨在减少对单一来源(特别是地缘政治竞争对手)的依赖,以增强粮食安全和供应链韧性。 - 对美施压的谈判筹码: 停止采购美国大豆被用作在中美贸易谈判中向特朗普政府施压的工具,意图迫使美方做出让步。农业是美国政治中的敏感领域,对美国农民的打击可能转化为对政府的政治压力。 - 南美洲供应的稳定性与价格优势: 短期内,巴西和阿根廷等南美国家提供了稳定且有时更具价格竞争力的大豆供应,尤其是在阿根廷暂停出口税等特殊政策支持下,进一步增强了替代来源的吸引力。 中国持续的农业贸易路线重塑对全球大豆供应链和南美生产商有何长期影响? 这种结构性变化将对全球农业贸易格局产生持久影响: - 南美洲的战略重要性提升: 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将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全球主要大豆供应国的地位,并可能获得更大的定价权和市场影响力。中国对其大豆的依赖将加深,可能导致对南美农业基础设施的更多投资。 - 美国农业的结构性挑战: 美国大豆农户将面临长期市场份额流失的风险,除非中美贸易关系出现根本性逆转。这将促使美国农业寻求新的出口市场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但过程将充满挑战。 - 全球物流与贸易成本调整: 贸易路线的重塑将影响全球航运和物流成本。从南美洲到亚洲的运输路径可能变得更加繁忙和优化,而跨太平洋的农业运输则可能面临萎缩。 特朗普政府将如何应对中国持续的农业多元化,这对投资者意味着什么? 特朗普政府可能会采取多方面策略,但核心仍将围绕贸易施压和国内政治考量: - 加大贸易谈判施压: 预计特朗普政府将继续对中国施加贸易压力,可能通过关税、出口管制或其他非关税壁垒,以期迫使中国恢复美国农产品采购。然而,中国已表现出其寻求替代方案的决心。 - 国内农业补贴与援助: 为缓解美国农民的压力,政府可能继续提供农业补贴和援助计划,以弥补因中国市场流失造成的损失,但这并非长久之计。 - 投资影响: - 美国农业股: 面临持续的出口不确定性和市场份额压力,相关股票或将承压,特别是那些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公司。 - 南美农业股/相关基础设施: 巴西和阿根廷的农业出口商、物流公司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开发商可能受益于中国订单的增长。 - 全球大宗商品: 大豆期货价格可能因地缘政治因素而继续波动,贸易流向的变化将成为影响价格的关键驱动力。投资者需密切关注中国对其他来源国(如巴西)的采购策略及其对全球供需平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