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在中国面临新的反垄断投诉,用户指控其应用商店垄断

新闻要点
55名中国iPhone和iPad用户已向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SAMR)提交针对苹果公司的新反垄断投诉。他们指控苹果通过强制使用其应用商店进行下载和应用内购买(IAP)系统,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并收取高达30%的佣金。投诉人指出,苹果在美国和欧洲已因监管压力开放了其生态系统,但并未将这种灵活性扩展到中国。 这起由律师王琼飞主导的行政投诉,此前曾有一项类似的民事案件,该案于2021年提起,2023年被上海法院驳回,目前正在中国最高人民法院上诉。此次行政投诉旨在寻求更快的监管行动。投诉的时机正值中美贸易和技术紧张关系升级之际,且与北京方面加大对高通等美国科技巨头的反垄断审查力度相吻合。苹果坚称其应用商店政策旨在保护用户安全并提供公平的开发者平台,但批评者认为高额佣金和缺乏支付选项损害了消费者和应用开发商的利益。此案结果将考验苹果在全球日益碎片化的监管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背景介绍
苹果公司长期以来因其应用商店政策在全球面临反垄断审查,尤其是在其iOS生态系统内对应用分发和应用内购买的严格控制。这种模式允许苹果收取高达30%的佣金,引发了开发者和用户的广泛不满。 近年来,由于欧盟《数字市场法案》等新竞争法规的实施,苹果被迫在欧洲等地对其生态系统做出调整,允许第三方应用商店和替代支付系统。然而,在中国市场,尽管此前已有类似的法律挑战,但苹果尚未做出类似的开放。此前的民事诉讼在2023年被驳回,目前正在最高人民法院上诉。此次新的行政投诉与中美两国之间日益加剧的贸易和技术紧张局势以及中国对美国科技公司日益增强的反垄断审查同时发生。
深度 AI 洞察
此次反垄断投诉对苹果在华市场战略的真正影响是什么? - 表面看,这似乎是消费者对苹果垄断地位的又一次挑战。然而,更深层次的驱动因素可能是中国政府在与特朗普政府进行技术竞争背景下,强化对关键美国科技公司监管控制的战略举措。 - 在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实施出口限制的背景下,北京很可能将此类消费者投诉视为加强对在华运营的美国公司进行审查的“正当”途径,以此作为战略对等或反制措施。 - 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巨大份额使其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目标,潜在的监管行动可以向其他跨国公司发出信号,并促进中国本土数字生态系统的发展和自主可控。 中国监管机构此次采取行政诉讼而非民事诉讼的策略有何深远意义? - 行政诉讼相比民事诉讼可能带来更快、更直接的监管干预,例如罚款或强制业务模式调整,而非简单的损害赔偿。 - 这种策略表明,中国政府可能希望通过更高效的行政渠道迅速推进对苹果的审查,以在不断演变的地缘政治格局中占据上风。 - 如果SAMR决定受理此案,判决的行政性质将使其更具权威性和强制性,从而可能对苹果的全球业务模式产生更广泛的示范效应,并迫使其在中国市场作出重大让步。 考虑到美国现任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此案对中美科技竞争格局有何潜在影响? - 在特朗普总统连任后,中美科技对抗的整体基调是持续紧张甚至升级。中国此次对苹果的监管行动,可能被视为对美国对华科技限制的直接回应,而非仅仅是消费者权益保护。 - 这种“以牙还牙”的监管策略可能导致科技巨头在全球化运营中面临越来越大的两难境地,被迫在中美两大市场之间做出选择或进行差异化运营。 - 如果苹果被迫在中国开放其生态系统,可能会为其他国际市场树立先例,从而削弱其全球应用商店的统一商业模式,并可能侵蚀其核心服务收入。对于投资者而言,这预示着未来科技公司在全球运营中将面临更高的地缘政治风险和监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