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内地和香港房地产市场趋于稳定,投资者是否应退出日本?

新闻要点
戴德梁行亚太区研究部主管蔡女士表示,随着日本可能迎来新任首相高市早苗,该国货币政策收紧的延迟,为投资者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日本的利率在发达市场中最低,日本央行近期将基准短期利率维持在0.5%。 蔡女士建议,鉴于过去几年投资者对日本市场的超配,现在是时候考虑多元化。她指出,香港和中国内地房地产市场经历了长期低迷,目前提供了以有吸引力的价格收购资产的机会,对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而言,是进行逆周期投资的好时机,这些市场具有潜在的复苏和再平衡空间。
背景介绍
日本正处于政治转型期,高市早苗有望成为该国首位女性首相。市场普遍预期,在高市早苗领导下,日本央行将维持鸽派立场,从而延迟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日本央行近期将基准短期利率维持在0.5%,这使得日本在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中保持着超低利率。 与此同时,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几年的深度调整后,正显示出趋稳迹象。过去几年,这些市场受到政策收紧、经济增长放缓以及部分开发商债务问题的影响,导致资产价格显著下调。
深度 AI 洞察
日本货币政策的持续宽松对房地产投资有何深层影响,以及这种策略的长期风险是什么? - 持续的低利率环境延长了日本房地产作为套利交易(carry trade)目标的吸引力,吸引了寻求高收益率的国际资本,但也可能掩盖结构性问题,并延迟必要的经济改革。 - 长期风险包括日元持续贬值,这会侵蚀以美元计价的投资回报;若资产价格与基本面脱节,可能形成局部泡沫;以及日本经济在缺乏实质性通胀刺激下,难以摆脱长期停滞的困境。 当前中国内地和香港房地产市场的“吸引力”背后,隐藏着哪些战略性考量和潜在假设? - “有吸引力的价格”暗示市场可能已触底或接近底部,但这强烈依赖于对中国政府将继续出台强力政策支持房地产行业,以及宏观经济将企稳回升的假设。 - 战略考量包括利用当前低估值时期进入市场,以期在经济复苏和政策宽松背景下获得资本增值。然而,这需要投资者对中国政治和监管风险有高度的承受能力,因为政策不确定性仍是主要因素。 投资者从日本转向大中华区房地产市场,对全球资本流动和风险偏好会产生何种更广泛的影响? - 这种转变可能标志着全球资本从传统避险资产(如日本房地产在某些时期被视为的避险资产)转向寻求更高回报潜力的风险资产,反映出投资者风险偏好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中的动态调整。 - 大中华区市场将面临更激烈的资本竞争,但若能吸引更多国际资本,也有助于其市场流动性和价格回升。这还突出显示了亚洲内部不同经济体之间货币政策和经济周期的差异,可能导致区域资本流动的重新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