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金融稳定理事会警告:加密货币监管套利恐引发“连锁式崩溃”

全球
来源: Decrypt发布时间: 2025/10/16 21:45:01 (北京时间)
金融稳定理事会
加密货币监管
监管套利
稳定币
金融风险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FSB). Image: Shutterstock/Decrypt

新闻要点

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审查了近40个司法管辖区后发现,加密货币监管存在“重大空白和不一致”,可能威胁金融稳定。这导致加密公司进行监管套利和“逐底竞争”,选择监管宽松的地区设立业务并向全球扩张。跨境合作仍然“碎片化、不一致且不足”。 文章指出,加密资产与传统金融体系的联系日益紧密,大型全球银行对加密资产的审慎敞口和托管显著增加。稳定币发行方持有的储备已可与外国政府或大型货币市场基金媲美,一旦市场承压,快速清算可能引发市场混乱。 尽管美国在特朗普总统任期内采取了“加密友好”立场,而欧洲则更为谨慎,导致监管分歧加剧。许多加密市场缺乏杠杆监管,且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CASPs)的报告不足,这都可能在市场压力下导致“连锁式崩溃”。FSB已发布八项建议,敦促各司法管辖区弥补监管漏洞,改进数据能力并加强跨境合作。

背景介绍

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是一个国际机构,负责监测并就全球金融体系提出建议。其核心职责是协调各国金融当局和国际标准制定机构,以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近年来,加密资产,特别是稳定币,与传统金融的日益融合,促使全球监管机构开始关注其潜在的系统性风险。FSB在2023年7月曾发布建议,旨在为加密货币,尤其是全球稳定币(GSCs),建立一个全面的监管框架。当前美国在特朗普总统领导下对加密货币采取的友好立场,与欧洲更为谨慎的态度形成对比,加剧了全球监管环境的复杂性。

深度 AI 洞察

特朗普政府的“加密友好”立场与欧洲的谨慎态度,除了表面上的监管差异外,更深层的战略考量是什么? - 美国可能旨在通过宽松政策吸引加密创新和资本,巩固其在全球数字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尤其是在与中国等大国在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竞争的背景下。 - 这种立场可能反映了对新科技产业的扶持策略,希望在不扼杀创新的前提下,逐步探索监管路径,从而避免将新兴产业推向海外。 - 欧洲的谨慎则可能更多地出于对金融稳定和消费者保护的考量,尤其是在其传统金融体系相对成熟且对风险容忍度较低的情况下,倾向于先行建立严格框架。 监管套利和“逐底竞争”对全球金融稳定构成的真正威胁,是否被低估? - 文章强调了“连锁式崩溃”的风险,但真正的威胁在于其对金融系统信任的侵蚀和潜在的无序蔓延。当资金和风险聚集在监管薄弱的司法管辖区时,一旦发生问题,跨境传染效应可能远超预期,因为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 - 这种现象也可能削弱各国央行对货币政策的掌控力,尤其是当稳定币大规模应用并对传统支付体系构成挑战时,其储备资产的风险敞口可能成为系统性风险的隐患。 - 此外,监管套利还可能被用于非法金融活动,进一步增加全球金融体系的不透明性和风险。 FSB提出的八项建议,能否有效解决当前的碎片化监管问题,其成功实施面临哪些核心挑战? - FSB的建议方向正确,但其成功的核心挑战在于各国主权和政治意愿的协调。各国政府在平衡创新、国家利益和金融稳定方面的优先次序不同,这使得统一的全球监管框架难以形成。 - 即使有统一框架,执行层面的差异性仍可能创造新的套利空间,例如对“全球稳定币”的定义、数据报告标准以及跨国信息共享的法律障碍等。 - 此外,加密市场技术迭代迅速,监管往往滞后于创新,导致即便达成共识,也可能很快面临新的技术挑战。真正的解决之道需要超越简单的建议,建立更为动态和强制性的国际合作机制。